为时代放歌 与人民同行——宁夏文联“强基工程——与人民同行”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志愿服务活动述评

来源:

宁夏文艺网

   

刊发时间:

2024-06-24

   

作者:

李亮

   文艺作品源于人民的现实生活,为人民群众脚下的土地滋养,也是时代精神的艺术写照。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2周年、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发表10周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在第11个中国文艺志愿者服务日之际,宁夏文联精心策划举办了“强基工程——与人民同行” 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志愿服务活动,四支文艺志愿服务队分赴银川市光明广场、银川市西夏区镇北堡镇昊苑村、吴忠市利通区上桥镇牛家坊村、石嘴山市惠农区文化馆,举行文艺演出、文艺辅导、文艺作品捐赠等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为时代放歌,与人民同行。


“强基工程——与人民同行”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志愿服务活动现场

  此次活动的多场演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基层精神文明建设,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黄河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助力乡村文化振兴,丰富乡村文艺生活,节目涵盖歌曲、舞蹈、朗诵、器乐、杂技、武术、小品、京剧、秦腔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表演形式,让老百姓乐享丰盛的精神文化大餐。 

  一、彰显中华美学风范 

  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展现中华审美风范是文艺创新的重要源泉、基本方法和艺术追求。宁夏电影电视家协会将宁夏春晚部分节目以及文联各协会组织的节目,以高品质文艺供给增强人民精神力量,节目或采用传统艺术形式,或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彰显中华美学风范。 

  戏曲《天女散花》“云路”选段,是全剧最主要的单人歌舞场面,由唱词产生舞姿,身段与唱腔的节奏密切结合。演员脱了帔,着古装,披两条绸带。不舞时,尾端就拖在地上;起舞时,身姿旋转,飘带飞舞。表现天女御风而行、满天散花的形象。唱腔柔美,舞姿曼妙,还有五彩祥云的背景衬托,舞台宛如缥缈仙境,天女漫步云端散花,可谓“长袖善舞”。相比《天女散花》,秦腔《铡美案》(选段)则是另一种风格,地域上由华北到了西北,题材上由佛经故事到爱情故事,唱腔不同,风格上也是一温婉一豪壮,展现了中华审美风范的多姿多彩。 

“强基工程——与人民同行”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志愿服务活动现场

  舞蹈《伞韵》体现了江南水乡的柔美灵动。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舞者华步轻移,身姿婀娜,不断变化着伞的造型,层次错落有致,让观众仿佛沉醉在江南的烟雨中。中华美学讲求刚柔相济,一阴一阳之谓道,有阴柔之美,亦有阳刚之美。舞蹈《伞韵》表现的是女性柔美的身姿,武术表演《中华武魂》展现的则是男儿强壮的体魄。既有太祖长拳、螳螂拳、弹腿等南拳北腿,也有刀枪剑戟、鞭锏锤抓等十八般武艺。动作刚健有力,武器虎虎生风,令人目不暇接。在震耳欲聋的音乐声中,依然能够清晰听到武者的呐喊之声,武出了行云流水的神韵和自强不息的精神。现场观众热情高涨,喝彩阵阵。 

“强基工程——与人民同行”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志愿服务活动现场

  杂技滚灯《莲》的小演员年龄不大,却用一个个高难度动作托起了六盏莲灯,刚柔相济的肢体展示了力与美的结合;笛子二重奏《跑旱船》笛声悠扬,穿透力强,犹如驽箭离弦,直冲云端;琵琶重奏《送我一支玫瑰花》颇有唐风遗韵,琴音如促,爱意似火;二胡重奏,让人有策马奔腾,征战沙场之感。有了民乐演奏,自然也少不了民歌欢唱。花儿联唱《花儿漫塞上》激荡着黄河的浪花,描绘着塞上的美景,漫出了心里话,唱出了中华情。这些节目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呈现,也是中华审美风范的艺术载体。 

  二、弘扬革命文化 

  艺术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诞生的那一刻起,艺术就在表现文化、涵养文化。革命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升华,凝聚着鲜活的红色基因。在牛家坊村,不仅有戏曲杂技、花儿联唱、武术表演,还有革命题材的文艺作品,如朗诵《秋瑾》、秦腔《红灯记》(选段)和情景朗诵《永不消逝的声音》等。 

  朗诵《秋瑾》的主要情景是秋瑾在狱中从遭受酷刑到慷慨赴义的过程。“当秋瑾拖着沉重的镣铐走过这条晦暗的囚室间,遥远的天际还残留着一丝曙光。”这段开场的旁白,预示着秋瑾的命运和革命的曙光。威逼利诱、严刑拷打,甚至以孩子的生命来威胁,都改变不了秋瑾不屈的革命意志。“革命是什么?革命是为了给天下人造一个丰裕富兴的家!”“我死,是为了天下的孩子。我希望若干年后,他们能够看到自己年迈的母亲像我现在一样,恬静的,微笑。”年仅32岁的秋瑾慷慨赴义。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三位朗诵者,声情并茂、慷慨激昂,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强基工程——与人民同行”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志愿服务活动现场

  京剧《红灯记》是革命现代京剧的典范之作,故事取材于电影《自有后来人》。20世纪70年代,秦腔《红灯记》就对京剧《红灯记》进行了移植改编,当时惯用的改编模式是陕西方言唱京剧,此次改编坚持走秦腔自己的路子,在配乐、唱腔上既有对古老传统的继承,又有适应时代变化的创新。现场演唱的秦腔《红灯记》(选段),节奏结构沿袭京剧,高、中、低三个音区频繁变化,展示出大起大落、跌宕起伏的秦腔艺术特色。 

  情景朗诵《永不消逝的声音》讲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座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诞生的故事,记录了中国发展变化的每一步,而永不消逝的电波承载着一段段永不褪色的记忆,传递着声音的温暖与力量。朗诵以情景再现为创作技巧,有很强的情境感和带入感,以动作渲染气势,以声音传递信念,以感情震撼人心。这些节目不但让观众们了解到相关历史知识,更让观众感受到其中蕴含的“中国精神”,增强人民力量,振奋民族精神。 

  三、抒写时代精神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我们生活在当下,奋斗在民族复兴、强国建设的事业中。文艺创造离不开中华民族的文化土壤,更离不开时代精神的脉搏呼吸。 

  在昊苑村的乡村大舞,“小康啊小康,你就像那春天的模样,小康啊小康,阳光明媚温暖四方……”歌曲《小康时光》,唱出村民们生活越来越好的幸福时光;舞蹈《爱在青山绿水间》,舞出保护贺兰山下绿色家园的精气神;展现群众生活的小品《马大爹的幸福生活》,用艺术语言勾勒出了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图景。这座2022年建成使用的昊苑乡村大舞台,让老百姓坐在家门口就能看到精彩的文艺演出。 

“强基工程——与人民同行”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志愿服务活动现场

  在光明广场,开场舞《盛世花海》以其欢快的旋律和优美的舞姿,点燃观众的热情。舞者们身着五彩斑斓的服饰,仿佛一朵朵盛开的花朵,在舞台上绚烂绽放。琵琶重奏《送我一支玫瑰花》以精湛的技艺将大好河山展现得淋漓尽致。歌舞《中华好故乡》将观众带入了一个遥远的故乡,歌者用深情的歌声诉说着故乡的风情,舞者则用优雅的舞姿展现对故乡的眷恋。观众们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充满温暖与回忆的地方,唤起了人们心底那份深深的乡愁。随着歌舞《亲爱的中国》的最后一个音符落下,观众们为这场文艺盛宴送上了最热烈的掌声。在依依不舍中,观众们离开了广场,心中依然回味着这场演出带来的愉悦与感动。 

“强基工程——与人民同行”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志愿服务活动现场

  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文艺志愿者们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用生动的语言和艺术形象,描绘祖国的壮美河山,抒写中华民族的卓越风华,激发人民群众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荣誉感。 

  四、助力文化繁荣 

  收百世之阙文,采千载之遗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瑰宝,革命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民间文艺也有很多值得借鉴之处。将这些彰显中华美学风范、弘扬革命文化、抒写时代精神的文艺作品回馈人民、反哺社会,就是让人民群众感受艺术的魅力和文化的力量,人民群众凝聚在一起,努力追求更美好的生活。

 

“强基工程——与人民同行”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志愿服务活动现场

  除了精彩的节目演出,在牛家坊村,现场播放了央视热播电视剧《星星的故乡》片段,电影《六谷儿》《江南:在爱开始的地方等你》片花。宁夏文联向吴忠市赠送了宁夏书法家、美术家的书法和美术作品。宁夏摄影家和吴忠市摄影文艺志愿者代表向“黄河岸边的笑脸”宁夏黄河沿岸百村百人肖像摄影活动的被拍摄者赠送了他们的肖像摄影作品。在惠农区,宁夏音乐家协会带来了合唱专题辅导,并向惠农区文联、惠农区音乐家协会赠送了歌曲集,助力惠农音乐工作者歌曲创作、演唱。同时,中国文艺志愿者服务基地银川美术志愿服务骨干培训班美丽乡村文艺志愿者采风行活动启动,百名美术文艺志愿者深入一线,用脚步践行“爱国、为民、崇德、尚艺”的文艺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

 

“强基工程——与人民同行”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志愿服务活动现场

  宁夏文联“强基工程——与人民同行” 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志愿服务活动,在各地宣传部门、文联系统通力合作下,用丰富多彩的艺术语言勾勒出人民群众五彩斑斓的生活图景,把文明实践之所需与文艺志愿服务之所能结合起来,在推进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优实践地建设中扛起文艺担当。 

  未来已来,值得期待。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带给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力量。文艺创作源于人民的生活,更应该由人民来欣赏评判。文艺志愿服务演出,能够进一步推动文艺与人民生活的深度融合,让文艺作品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通过多元化、高质量的文艺作品和志愿服务,为时代放歌,与人民同行,文艺志愿者们走遍宁夏的山川大地,让更多人享受文化艺术滋养,在共建美丽乡村、共享美好生活的愿景上创造出更加壮丽辉煌的新篇章。 

  (李亮,宁夏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团委员,宁夏民族艺术研究所编辑部主任。) 

  (编辑:李梦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