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丨闻义枰 新时代新征程恢弘气象如何绘就

来源:

宁夏文艺网

   

刊发时间:

2024-11-11

   

作者:

  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28日下午就建设文化强国进行第十七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锚定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一根本指导思想,植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顺应信息技术发展潮流,不断发展具有强大思想引领力、精神凝聚力、价值感召力、国际影响力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筑牢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文化根基。
  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强国建设作出的重要指示,中国文艺网“闻义枰”工作室现推出系列述评,敬请关注。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探讨了5个问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中华文化繁荣兴盛”是第一个。
  新时代新征程是当代中国文艺的历史方位。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给广大文艺工作者提出5点希望,“心系民族复兴伟业,热忱描绘新时代新征程的恢宏气象”置于首要位置。
  登高使人心旷,临流使人意远。时代为我国文艺繁荣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舞台。多年来,广大文艺工作者树立大历史观、大时代观,眼纳千江水、胸起百万兵,绘就了新时代新征程的恢弘气象。
描摹时代、服务人民 
奋力迈向新时代文艺高峰
  当代中国,江山壮丽,人民豪迈,前程远大。
  广大文艺工作者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和期待,把握历史进程和时代大势,反映中华民族的千年巨变,揭示百年中国的人间正道,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始终把记录新时代、讴歌民族精神的主线贯穿在创作活动中。
  《觉醒年代》《山海情》《流浪地球》《大山的女儿》《山花烂漫时》等闪耀理想与信念之光的作品叫好又叫座,评分屡创新高;《三大队》《年会不能停!》《志愿军:雄兵出击》《我们一起摇太阳》《热烈》《第二十条》等主旋律和现实题材口碑佳作闪耀第3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评委会提名名单……
  文艺工作者以充沛的激情,记录时代、礼赞英雄,高擎民族精神火炬,吹响时代前进号角。
2024“送欢乐 下基层”学雷锋文艺志愿服务 献给最可爱的人——中国剧协梅花奖艺术团西藏军区慰问演出现场
  真正做到以人民为中心,文艺才能发挥最大正能量。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团、中国剧协梅花奖艺术团等组织带领广大文艺工作者,围绕创作这一中心任务,把作品唱到田野乡村,演到祖国边疆,为基层群众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更有文艺工作者以实际行动参与艺术乡建,展现助力乡村振兴、助推共同富裕的新时代面貌。
  浙江省文联的《艺术乡建与文联“两个优势”调查研究》为2023年中国文联文艺理论研究课题之一。近年来,浙江省文联汇聚全省文艺界力量,充分发挥“两个优势”,创新推出文艺家协会结对、“文艺村长”、艺术家驻村、高校团队、乡村艺校等艺术乡建工作模式,实现艺术家与乡村之间供需的精准对接,推进全省域“艺术乡建”先行示范取得积极成效,让小小村落充满勃勃生机。
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菱珑湾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秀洲农民画而闻名
  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
  截至今年5月,浙江全省推行“文艺村长”的行政村有919个,文艺村长共935名;艺术家驻村的行政村有623个,驻村艺术家共1375名;文艺家协会结对村有952个,常态化参与艺术乡建的艺术家达10390人……艺术家的入驻不仅丰富了乡村生活美学,更提升了村落的知名度,闲置农房变成艺术空间、文旅资源的潜力被深度挖掘,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创业就业的机会。
  他们“白天扛锄头,晚上提笔头”,将浓郁的乡情乡味画在纸上,画在村头巷尾的白墙黛瓦上,画出了一个共富的新乡村,实现了从被动接受“送文化”到自觉主动“兴文化”的跨越式转变。
  广大文艺工作者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通过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打磨好批评这把“利器”
增进创作与评论有效互动
  “文艺批评是文艺创作的一面镜子、一剂良药,是引导创作、多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力量。”
  文艺工作者正以源源不绝的动力热情描绘新时代新征程的伟大图景,文艺评论家则更需要以责无旁贷的使命担当积极为推动新时代文艺不断迈向高峰鼓与呼。
“文艺评论这十年”研讨会现场
  10月17日,在“文艺评论这十年”研讨会上,中国评协首届副主席、上海戏剧学院客座教授毛时安表示,这些年的文艺评论像一面清澈的镜子,准确地反映了创作现状,对重要作品都进行了专业解读,在作品和读者、观众之间建构了欣赏、阅读、理解的桥梁,有力地促进了文艺精品在大众之间广泛传播。
  十年间,广大文艺评论家以坚定的文化立场、活跃的现场参与、充满时代感的姿态,呼应新时代广大文艺工作者心系民族复兴伟业、倾听时代发展足音、热情描摹改革创新的火热实践,努力把好文艺批评的方向盘,与生机勃勃、不断涌流的优秀文艺作品形成了鲜活、良性的互动。
  9月在苏州举办的第二届全国小剧场戏剧优秀剧目展演中,“演后谈”环节在每部剧目演出后接续“上演”,观众提问、演员畅谈、专家点评,一个小小的文艺评论生态就这样在剧场中搭建,大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促进戏剧精品不断进步。《中国戏剧》编辑部主编、编审罗松在“增进创作与评论有效互动”研讨会上表示,中国剧协同时不断探索将文艺评论前置,通过举办重点新创作品改稿会,以“观众中途离场即为创作者责任”的高标准、严要求进行深入研究,提升创作质量。
第二届全国小剧场戏剧优秀剧目展演话剧《12.3坪》演后谈现场
  10月28日,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工作联席会议在京召开,中国文联正式建立文艺评论工作联席会议机制,以增进中国评协(评论中心)与各文艺家协会、各相关单位之间统筹协作,增强文艺评论工作合力,将文艺评论融入文艺文联工作各领域全过程,不断提升全国文联系统文艺评论工作整体效能。会议认为,联席会议机制应当在提升评论的专业性、推动评论的在场性、拓展评论发挥作用的渠道、搭建创作与评论对接的桥梁四方面着力。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大众审美素养的提升,文艺评论的场域从学术著作、杂志、电视频道扩展到“人人可以写两句”的社交媒体、评分网站,甚至短视频评论区、实时弹幕,文艺评论的形式更不拘泥于文字,长短视频、播客等新兴样态应有尽有。在场的文艺评论家也不再只是以往接受过相应专业教育的权威人士,更包含从各行各业崛起的“草根”评论家。
  在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艺评论(中央音乐学院)基地主任周海宏看来,越是人人都可以发言、各种声音充斥感官与头脑的时候,公众越需要专业的、权威的意见与声音。这也意味着要成为意见领袖,必须兼具专家、权威的学术实力与大众媒体认可度和传播力。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与北京舞蹈学院文艺评论合作备忘录签署仪式现场
  在这样的视角下,高校在文艺评论社会价值引领中的独特地位、优势,以及相应的使命得以凸显。近年,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相继与兰州大学、中央戏剧学院、北京舞蹈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央音乐学院等高校签署文艺评论合作备忘录,积极推动相关文艺门类的文艺评论学科建设、人才梯队建设、文艺评价体系建设。
  吉林艺术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张东航表示,应该坚持思想性、艺术性、传播力相统一的标准,建构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文艺评论体系。其中思想性是艺术作品评价的先决性标准,艺术性是艺术作品评价的主体性标准,传播力是艺术作品评价的重要参考性标准。
  作为党领导文艺的有效方法和有力手段,文艺评论勇担责任,守正创新。随着时代发展,文艺评论的地位作用、使命任务更加明确,理论基础、学术支撑更加厚实,问题意识、现实观照更加鲜明,内容形式、方式手段更加丰富,有力推动文艺事业繁荣发展。把握时代主题,科学构建更具权威性、公信力、影响力的文艺评论体系,推动中国文艺评论话语自主建构是接下来推动文艺评论事业发展的重要方面。
新技术、新手段
网络文艺开辟新时代文艺新境界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改变了文艺形态,催生了一大批新的文艺类型,也带来文艺观念和文艺实践的深刻变化。”并强调,“要适应形势发展,抓好网络文艺创作生产,加强正面引导力度。”
  十年来,作为新兴文艺,网络文艺形态多样、实践丰富、活力充沛,迄今已发展成为文艺创作的生力军、文艺供给的主渠道、文化传播的新高地。网络文艺各门类紧贴时代脉动、记录人民心声、汇聚创造热情,为构建人民群众精神家园开辟了广阔空间,为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铸就当代文艺新辉煌作出了重要贡献。
  “网络文艺是把握时代的一种方式,也是想象中国的新方式。”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部副学部长彭文祥长期致力于对网络文艺的发展研究,他表示,网络文艺借助高科技的网络媒介,正在以描摹、虚构、叙述、评价等“想象中国”的新方法,表征时代生活的发展变化和人们的现代性体验与思想情感。
  时代发展、社会进步铸就了网络文艺的审美品性,成就网络文艺的高光时刻。以网文、网剧、网游为代表的新载体,在全球刮起“中国风”,《庆余年》《三体》《黑神话:悟空》等网络文艺精品在海外乘风破浪。
  据第5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近11亿人,网络视频、网络直播、网络音乐、网络文学用户规模分别达10.68亿、7.77亿、7.29亿、5.16亿。网络文艺正凭借其广泛的传播力、影响力深入人民群众文化娱乐生活的各个角落。
  庞大的网络文艺用户规模,也意味着新文艺组织和新文艺群体正如雨后春笋般成长。“我们要扩大工作覆盖面,延伸联系手臂,用全新的眼光看待他们,用全新的政策和方法团结、吸引他们,引导他们成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有生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提及“文艺两新”群体时强调。
在全国中青年网络文艺骨干人才高级研修班上,蒋胜男以《从网络文学到影视的改编》为题进行专业授课辅导。
  前不久,全国中青年网络文艺骨干人才高级研修班在四川凉山举行。活动邀请了专家学者、管理部门代表、网络平台主要负责人,就新时代网络文艺新业态、网络文艺各门类精品创作规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转化和创造性发展、描绘民族复兴伟业恢宏气象等方面进行授课,以高水平网络文艺人才培养和高质量网络文艺精品创作助力新时代文化建设。
  “通过本次研修班的学习和实践,身为一名网络文艺工作者,我不仅应当具备扎实的专业素养与创作能力,还必须拥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要以作品记录时代、反映生活,积极传递正能量。”高研班结业仪式上,学员们分享感想时说。
10月29日下午,河北省首个中国文联“文艺两新”集聚区实践基地在承德鼎盛文化产业园正式揭牌。
  近年来,中国文联持续开展“文艺两新”集聚区实践基地建设工作,中国文联首个“文艺两新”集聚区实践基地2022年7月在景德镇揭牌。中国文联第二批“文艺两新”集聚区实践基地2023年2月获批。今年8月,又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申报的“文艺两新”集聚区中遴选出第三批“文艺两新”集聚区实践基地19个。
  基地围绕“文艺两新”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团结凝聚“文艺两新”功能得到充分彰显,基地建设迈入机制化、规范化轨道,知名度、影响力不断扩大,在全国文联系统引发良好反响,也带动各地建立了不同层级“文艺两新”基地。
  未来,网络文艺将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状态,不断拓展更加广阔的创新空间,绽放中华文化新的光芒,激扬中华文明新的活力,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注入蓬勃生机,为文化强国建设提供奔涌活力,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新锐力量。
 
  十年来,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刻把握民族复兴的时代主题,把人生追求、艺术生命同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愿望紧密结合起来,以文弘业、以文培元,以文立心、以文铸魂,把文艺创造写到民族复兴的历史上、写在人民奋斗的征程中。
  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为亿万人民、为伟大祖国鼓与呼。新时代新征程的恢弘气象就这样在作品中绘就、在实践中生发、在广袤的基层土地遍地开花。
(编辑:贾雨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