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宏森:青年作家要勇担新的文化使命

来源:

文艺报

   

刊发时间:

2024-09-13

   

作者:

张宏森

青年作家要勇担新的文化使命
(2024年9月2日)
张宏森
各位青年作家朋友,同志们:
  金秋时节,我们相聚首都北京,隆重召开全国青年作家创作会议。在此,我谨代表中国作家协会,向参加会议的青年作家代表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祝贺,并通过你们,向全国广大青年作家致以诚挚问候和美好祝福!向长期以来关心帮助青年作家成长的各级党委政府、各级作协组织以及社会各界,表示衷心感谢和崇高敬意!
  青年是全社会最积极、最有生机、最富创造性的力量。一百多年来,在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中,一代代青年作家与党和人民一道奋进,勇立时代潮头,引领风气之先,以青春之激情和才华,塑造时代形象,激扬民族精神,成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青年是事业的未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青年作家的培养,中国作协大力支持青年作家成长成才。1956年3月,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社会发展任务尤为艰巨繁重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召开了第一次全国青年文学创作者会议。从那时起,全国青创会成为青年作家集体亮相、团结鼓劲的重要方式,是培养文学人才、推动文学事业繁荣发展的重要举措。今天,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浓厚氛围中,我们召开本次全国青年作家创作会议,团结号召广大青年作家自觉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鼓励青年作家创新创造,激发活力,增强信心,奋力推动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距上一次全国青年作家创作会议召开,已经过去了六年。六年来,广大青年作家牢记“国之大者”、积极投身民族复兴伟业,热切关注现实、深情书写人民,创作出一大批深具人民情怀、彰显时代气象的优秀作品。
  六年来,广大青年作家精神更加振奋,勇于探索、潜心创造,以活跃的思维、开阔的视野、多彩的想象,不断拓宽中国文学的道路,丰富了中国文学的样貌。
  六年来,广大青年作家自信自强、成绩喜人,在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等重要文学奖项中表现突出、多有斩获,赢得广泛认可。
  六年来,青年作家队伍持续壮大、活力迸发,网络作家、影视编剧、自由撰稿人、自媒体写作者愈加活跃,快递、家政、工矿企业等各行各业涌现出一批令人瞩目的文学新人,为新时代文学带来新的朝气。广大青年作家正在成为文化强国建设中挺膺担当的生力军、主力军。
  各位青年作家朋友、同志们,担负新使命、创造新辉煌,这是历史和人民对新时代青年作家提出的新期待、新要求。下面,我讲几点意见,与青年作家朋友们交流。
  一、青年作家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文化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举旗定向、谋篇布局,正本清源、守正创新,推动新时代文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去年10月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正式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结晶,是坚持“两个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习近平文化思想既是文化理论观点上的重大创新和突破,又是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并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展现出了强大伟力,在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必须系统把握其丰富内涵,深入学习领会重大创新观点和战略布局部署。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一个完备的思想理论体系,内涵十分丰富,论述极为深刻。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概括了“九个坚持”的规律性认识,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明确了文化建设方面的“十四个强调”,在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重要指示中提出了“三个事关”和“七个着力”的重要论述,这些都是我们做好新时代文学工作的根本遵循。广大青年作家在学习中要重点领会和把握以下重要内容。要深入把握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是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从思想上、文化上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深入把握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深入把握“两个结合”的根本要求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深入把握担负新的文化使命彰显了我们党促进中华文化繁荣、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历史担当,推出更多熔铸古今、汇通中外的文化成果,使世界更加丰富多彩,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深入把握坚定文化自信体现了我们党对巩固文化主体性的高度自觉,坚持走自己的路,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深入把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不断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深入把握掌握信息化条件下舆论主导权、广泛凝聚社会共识是巩固壮大主流思想的必然要求,不断巩固主流思想舆论、主流价值、主流文化在网络空间的主导地位,把互联网这个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增量;深入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体现了我们党领导和推动文化建设的鲜明立场,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充分激发人民群众的活力创造力,使文化发展获得不竭动力源泉;深入把握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是推动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基础,教育引导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更好认识和认同中华文化,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深入把握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体现了我们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占据国际道义制高点的战略谋划,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努力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深入把握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开放包容的胸襟格局,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用“人类知识的总和”为建设文化强国提供丰沛养分,为促进破解人类共同难题、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应有贡献。
  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重点是要全面、系统、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振聋发聩、指引方向。十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一系列重要会议,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关于文艺工作的论述之丰富系统、深刻厚重,在党的历史上是不多见的,构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体系的重要内容。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五点希望”:一是心系民族复兴伟业,热忱描绘新时代新征程的恢宏气象;二是坚守人民立场,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三是坚持守正创新,用跟上时代的精品力作开拓文艺新境界;四是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五是坚持弘扬正道,在追求德艺双馨中成就人生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对青年文艺人才成长给予关心厚爱,强调要识才、爱才、敬才、用才,引导青年文艺工作者守正道、走大道,鼓励青年文艺工作者多创新、出精品,挑大梁、当主角,让当代中国文学家、艺术家像泉水一样奔涌而出,让中国文艺的天空更加群星灿烂。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一个不断展开的、开放的思想体系,必将随着实践深入不断丰富发展。我们对这一重要思想的学习理解也必须随着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推进不断深化。广大青年作家要从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深入学习、悉心领会,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在深化内化转化上下功夫,深刻把握其中蕴含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自觉运用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推进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文学领域的生动实践。
  二、青年作家要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意义
  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矢志奋斗的伟大梦想。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要把这一蓝图变为现实,根本还在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今年7月召开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就是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确定这个主题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出发,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决策。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立足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对未来一个时期的改革任务和重大举措作了系统部署。这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也是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学习好贯彻好三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重大政治任务。我们要深刻认识全会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全会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
  广大青年作家要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新征程上,靠什么来进一步凝心聚力、汇聚起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答案就是靠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中国式现代化是新时代最大的政治。读懂中国,关键要读懂中国式现代化。要深入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要深入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这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要深入把握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的重大原则,这就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是我们党基于中国国情、中国现实的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康庄大道。
  广大青年作家要深刻理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部署。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靠的是改革开放;新时代新征程上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仍然要靠改革开放。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吹响了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的时代号角。《决定》明确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充分表明了我们党在改革之路上道不变、志不改的坚定意志。在总目标之下,《决定》提出了“七个聚焦”的分领域改革目标,即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聚焦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聚焦建设美丽中国,聚焦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聚焦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长期执政能力。《决定》鲜明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需要遵循的“六个坚持”重大原则,即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系统观念。《决定》强调,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决定》锚定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重点部署未来五年的改革任务,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等方面谋划提出了300多项重大改革举措,确保各领域改革相互促进、协同配合,形成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整体效应和强大合力。
  广大青年作家要深刻理解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目标要求。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既要通过经济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物质富裕,也要通过文化体制改革,激发文化生命力、创造力,实现精神富足。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力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强大支撑。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推动文化繁荣兴盛,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民族永续发展。《决定》进一步突出文化创新创造的重要性,“七个聚焦”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放在显要位置,并从完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四个方面对“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作出重要部署,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针对文艺创作,《决定》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出成果和出人才相结合、抓作品和抓环境相贯通,改进文艺创作生产服务、引导、组织工作机制。强调健全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强调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等等。这些都是对建设文化强国的新部署新要求。广大青年作家要置身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宏阔时代背景,置身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现场,聚焦提升文化创造力,解放思想、大胆探索,以优秀作品为文化产业和事业发展提供充沛的源头活水,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注入昂扬向上的文学力量、青春力量。
  三、青年作家要奋力推动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时代为广大青年作家提供了取之不竭的创作源泉和无限广阔的发展空间,这也要求青年一代担负起时代赋予的文化使命,抵达这一代人在绵延壮阔的中华文脉上应有的“高度”与“深度”。这是一个充满挑战的课题,需要广大青年作家以青年人特有的朝气和锐气大胆破题,以青年人特有的闯劲和毅力不懈探索。在中国作协十代会上,我们提出了“新时代文学”的命题,从把握民族复兴时代主题、坚守人民立场、提升艺术水准、坚持创新创造、坚定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融入现代传播格局等八个方面进行了系统阐述。青年作家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就要从这八个方面寻找新时代文学的价值定位和努力方向,全神贯注、全力以赴,创造出具有超越性的成绩。
  实现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的奋斗目标,要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和问题意识。文学的发展与作家的创作,都面对着潜在的、强大的惯性。现代以来,在几代作家孜孜以求的努力中,中国文学走过了一条光荣辉煌的道路。前辈们对创作的探索、对生产机制的建设、对传播格局的理解,为新时代文学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时代在迅猛发展,一代人面对着一代人的现实,一代人担负着一代人的使命。如何创造出属于新时代、属于这一代青年作家的文学,答案就蕴藏在对新时代广阔现实的学习和理解之中,蕴藏在对新时代文学的把握和践行之中。有了对新时代的深刻认知,有了对新时代文学的深刻思考和不懈努力,今天的文学创作才能主动回应生活经验、文化环境、科学技术的巨大变革,才能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实现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的奋斗目标,要热切召唤和依托文学新力量。青年作家有理想、有担当,新时代文学才有前途、有希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才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我们十分注重挖掘广大青年作家的巨大潜力与创新能力,始终在各种层面、以各种形式的工作举措,鼓励青年作家参与到新时代文学的创新创造之中。十代会以来,中国作协推出了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和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继承发展现代以来乡土文学的历史脉络,鼓励、支持、引导广大作家紧抓历史机遇,聚焦新时代乡村振兴,聚焦广袤中国大地的深刻变化,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响应新时代对文学高峰的召唤,着眼新时代文学的整体环境和生态,联合全国三十多家重点文艺出版社、文学期刊,使作家创作、编辑出版、宣传推广、市场营销、成果转化、对外译介形成联动,激励作家推出更多心系民族复兴、与时代相匹配的优秀作品,让新时代文学在攀登高峰的过程中,走进更多读者的精神世界。在两年多的时间里,越来越多的青年作家参与“两个计划”,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青春的力量正源源不断地注入新时代文学之中。中国作协主办的四大国家级文学奖项评选、一年一度的“中国文学盛典”以及重点作品扶持、作家定点深入生活等综合性的工作机制,也让大批青年作家与富有青春气息的作品脱颖而出,走进人民群众的视野。我们特别期待,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百余年来现当代文学宝贵经验的基础上,广大青年作家融入新时代,体验新环境,敢于开新局,建立新优势,开创新境界,以总体性视野、独特性发现、个性化表达、共情性传播,创造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标志性作品,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资源和新颖的文化盛景。
  实现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的奋斗目标,要凝心聚力、团结奋斗。文学创作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对于青年作家而言尤其如此,需要“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坚忍,需要“众里寻他千百度”的执着。中国作协始终向广大青年作家朋友敞开大门,积极搭建平台,着力改善文学生态,为还在艰苦探索的青年作家提供更多帮助,希望能让更多年轻人在文学道路上挥洒才华,让属于文学的智慧才华和勤奋努力能够受到应有的尊重、实现应有的价值。中国作协将始终与广大青年作家相伴而行,做青年作家可靠的朋友和坚强的后盾。也希望广大青年作家“以作协为家”,心无旁骛、潜心创作。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新时代文学一定能将高质量发展落到实处、推向高处。
  四、青年作家要以创新创造活力迎接文学挑战
  创新是文艺的生命,是文学充满活力、生生不息的根本所在。纵观中国文学的浩荡长河,一部中国文学史就是一部文学创新史。作家柳青说,“每一个时代的文学,都有新的写法”。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在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历史关键时期,文学的创新创造十分必要、相当紧迫。
  ——要深刻意识到时代和社会正在发生最为深远的变化。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当代中国正在经历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伟大的历史实践开拓出无比广阔、具有无限可能的艺术天地,呼唤着新的艺术视野、新的文学表达、新的审美风尚。
  ——要深刻意识到既有的知识和现实的经验正在经历最为复杂的重构和重塑。今天,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如火如荼,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越来越成为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日常性技术,人们的知觉结构、现实经验不断受到冲击,需要我们有强大的知识更新能力与经验整合能力,应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
  ——要深刻意识到文学的创作生产传播方式正在经受前所未有的挑战并展现出巨大的新的可能。网络视听等文化新业态的强势崛起冲击着既有文化格局,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快速应用创造出新的文化增长点,需要我们积极推动文学与各种现代传播形态深度融合,充分释放文学潜能,实现文学的跨界传播、融合发展。
  ——要深刻意识到文学和社会生活、和人民大众的关系正在呈现新的变化和特点。新时代文学是以人民为中心、激励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文学,新的时代、新的生活需要新的文学,人们的新感受、新经验、新需求呼唤着新的创作理念、表达方式、阅读形态,需要我们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接受与评价、关注与反馈中创造新的文学形态。
  新形势新挑战要求文学必须创新,新时代新机遇为文学创新提供了充分的环境条件。如何催动创新创造的积极性,激发文学内在的生机与活力,成为我们的一道必答题。
  希望青年作家展现出拥抱生活、回应时代重大课题的活力。青年作家善于接受新事物、新知识、新观念,最具探索和进取精神,最有打破陈规的胆识和拓展边界的勇气,是推动文学创新的一支重要力量。但真正意义上的创新,不是简单的另起炉灶,不是一时的脑洞大开,而是源于对人民真实生活的深刻体察、对时代重大课题的准确把握。
  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元的世界里,时代生活展示给我们越来越多的面向、越来越复杂的层次,犹如一颗钻石拥有诸多棱面、向不同的方向折射光芒,这增加了我们把握时代、书写时代的难度。但我们要牢记,照亮时代这颗钻石的最主要光源,就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大课题。青年作家必须牢记“国之大者”,主动拥抱时代生活,以卓越的文学创造回应时代召唤。
  人民是生活的源头活水。青年作家要坚定人民立场,虚心做人民的学生。需要强调的是,人民不是抽象的符号,不是类型化的脸谱,而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具体鲜活的生命。今天,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通过一部手机就能实现,但更隐秘的茧房、更顽固的隔阂、更复杂的误解,也同时存在。仅有二手的经验、粗浅的了解、空洞的想象,没有与人民面对面、肩并肩、心连心的体认,真正的文学创新是难以实现的。青年作家要更加主动地投身到火热的生活中,深度关注现实,共同关心社会,真诚关爱他人,在无限丰富广阔的社会生活中获得创作的灵感与激情。
  希望青年作家展现出开放眼界、吸纳新知识的活力。创新不仅是技术问题,同时也是观念问题、视野问题、思路问题、格局问题。这需要青年作家以开放的眼光、包容的心态,积极拥抱世界,向人类一切新知识、新经验敞开,对宇宙人生永葆探索的激情和开拓的热望。要提升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广泛涉猎历史、文化、哲学等经典著作,关注世界文学发展潮流,善于借鉴汲取创作的营养。打破思维定势和路径依赖,走出“舒适区”和“封闭圈”,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对新技术、新行业、新领域发展保持敏锐关注,将自己的文学经验、文学认知,建立在对社会生活与人类智慧的深刻认知之上,建立在对世界最新文明成果的学习借鉴之上,建立在对“人类知识总和”的深刻体悟之上。文学的新质生产力是在继承传统基础上敢于迭代的创造力,是在融合人类经验前提下坚持主体地位的自信力,是在冲破固化和束缚后敢于标新立异的想象力,是在百舸争流的新型文化业态中敢于指示方位的引领力。
  创新必然重新定义文学在整个社会生活中的位置,不断重塑文学在现代传播格局中的角色。今天,各种艺术门类互融互通,各种表现形式交叉融合,新技术新应用催生了文艺形式创新,拓宽了文艺空间。从电影、电视、戏剧、游戏、动漫,到网络直播、短视频短剧,不同文艺形式“破壁”融合,文化观念、文艺类型、文学阅读都在发生变化。青年作家要把握文学创作、出版、传播、接受等方面的新形势、新特点,“融”众媒之长,“融”众艺之长,构建新的生长空间,不断提升文学的能见度、影响力。
  当然,任何怀抱远大理想的创新也往往肩负着双重乃至多重任务。青年作家既要有积极参与新事物的热情,有生动活泼的姿态,也要有相信文学作为基础性母本的定见,有和缓安详的底蕴。在迅猛涌来的各种挑战面前,既要谦逊敬畏、不断学习,又要理性面对、从容不迫。这是时代展示给青年作家最为复杂的命题,也是青年作家开辟新天地最为广阔的机遇。
  希望青年作家展现出志存高远、面向未来的活力。创新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哪一部经典文学作品,是孤立于文化传统之外的。“同代人”的文学实践,总是在“历代人”的光辉前史基础上开辟出新的篇章。个体的风格和创造,从来都是在伟大传统的枝干上才得以舒展、滋长,也只有融入民族文化的总体结构,才得以传承绵延、生生不息。中华文脉源远流长、星汉灿烂,如何创新性地运用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如何在时代新声中融汇悠久文明的浩瀚共鸣,这是新时代文学创作必须面对的课题。今天,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之间的关系已从“仰视”向“平视”转变,新时代青年作家要更加牢固地树立文化自信,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积极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从中国文化中汲取活力,从中华美学中召唤感染力,自觉向经典学习、从经典借力,思考经典何以成为经典,为悠久深厚的中华文化注入年轻力量,把经典中国的光彩,融汇于新时代的表达,真正把前人留下的底蕴,转化为新时代文学的神采。
  文学作品的高下,不看年纪、不排资历,只论文本。很多名家在年轻时就写出了传世作品。白居易16岁写下《赋得古原草送别》,王勃19岁写出《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写下这句诗的时候,雪莱27岁。智利诗人聂鲁达19岁就发表了他的代表作《二十首情诗和一首绝望的歌》。长篇小说《家》1931年在《时报》开始连载,那时候的巴金还不到30岁。曹禺23岁创作的话剧《雷雨》,至今仍久演不衰。我们伏案写作的当下,昭示着文学史辉煌的未来,大家要怀抱这样的心气、志气,以创造的勇气、创新的活力,致力于文学新经典的诞生。
  青年作家目光要朝远处看,心气要往高处走。“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我们的作品不仅要“流行”,而且要“流传”。怀抱攀登高峰的追求,向着未来去创新创造,才有可能超越平庸和寻常、写出经得住时间检验的作品。因此,青年作家一定不能满足于眼前的小目标、小成就,不能止步于“不停笔”“不断更”,或者沉湎于出几本书、获几个奖,而是要在内心树立历史的、文明的尺度,力争留下大作品、开创大境界。希望广大青年作家立大志、看长远、下苦功,写出真正的优秀作品、传世作品。
  五、青年作家要锤炼品格德艺双馨
  人品和文品、道德和才情,是不可分割、相辅相成的。作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时代精神的引领者,承担着引领风尚、固本培元的神圣职责。除了笔下的作品,作家的精神气度、人格修养、言行举止,对社会生活、人的观念、文化风气也产生着深远的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立德树人的人,必先立己;铸魂培根的人,必先铸己。立德在先,立言在后。锤炼高尚的精神品格,追求德艺双馨的精神境界,是每一位青年作家行稳致远的根基所在。
 
  要处理好艺术理想与现实处境的关系。青年时期是一个作家踌躇满志同时又筚路蓝缕的阶段。大家树立了远大的艺术理想,有着一鸣惊人的鸿鹄之志和超越前人的竞胜之心。与此同时,大家初入文学门庭,创作根基不稳、经验积累不足、事业刚刚开启,不仅经受着成长成才的烦恼,而且面临着日常生活的压力。艺术理想与现实处境之间,形成了一定的落差,考验着写作的初心。能否处理好这个落差,关乎青年作家艺术道路的长短。中国作协一直致力于深化文学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改革,为青年作家营造良好成才环境,助力文学新力量发展壮大,但要突出重围、成长为一代作家的中坚力量,大家内心的坚定、写作的耐力更为重要。希望各位青年作家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耐得住寂寞、稳得住心神,不图一时之利、不急一时之誉,专心致志、久久为功,走出一条长久而宽阔的艺术道路。
  要处理好创作成绩与社会声誉的关系。中国自古是一个崇文尚德的国度,作家是备受瞩目、也备受尊崇的身份。如何处理好创作与名声的关系,是每一位青年作家不能回避的问题。大家要警惕两种现象。一是不够爱惜名声,置经济效益于社会效益之上,滋生拜金与享乐心态,甚至从通俗走向了庸俗、低俗、媚俗,忽视作家的社会责任与公众影响。二是过于看重名声,甚至将文学创作视为成名成腕的终南捷径,求速成、逐虚名,慕虚荣、摆架子,怀有傲慢和偏见。希望青年作家始终保持朴素的人格与健康的心态,向社会展示良好的形象,让人们谈起作家时,能够心存景仰,奉为榜样。
  要处理好自我精进与共同进步的关系。作家与同行的关系,直接塑造着文学这个行当的风气。一方面,作家之间应当同气相求、同声相应。文学史上层出不穷的思潮、流派,是志趣相投的作家们勠力同心、合力推动的结果。如果作家之间只有人际上的亲密、名声上的互惠,没有趣味上的志同、观念上的道合,文学就会走向封闭的圈子化。另一方面,文学创作是个体化劳作,艺术立场、表达技艺上的差别乃至分歧十分正常。要推崇兼容并包的创作风气,铸就百花齐放的创作景象。孔子讲,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希望各位青年作家善结良朋、广交诤友,尊重前辈、友爱同行,加强团结、共同进步,在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交流互鉴之中提升创作水平,在宽以待人、和而不同的创作氛围中绽放风采。
  各位青年作家朋友、同志们,中国作协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广大作家的桥梁和纽带,始终将团结、引导、发现、扶持青年作家作为重要职责,努力为青年作家的创作和成长提供更多支持、更大舞台。下一步,中国作协将以激发青年作家创作活力为重点,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充分发挥重点文学规划和重大文学行动的牵引作用。在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重点作品扶持、作家定点深入生活等工作中,坚持出成果和出人才相结合、抓作品和抓环境相贯通,在重大文学行动实施过程中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为青年作家成长提供更大天地。
  二是充分发挥文学报刊社网的培育作用。文学报刊社网是青年作家崭露头角的舞台,是作家成长的摇篮。中国作协支持各报刊社网广泛发现新人、努力托举新人,不仅要“摘果子”,更要“栽树苗”,把重要的栏目、重要的版面用在青年作家身上,把陪伴、帮助作家成长作为编辑工作的天职。
  三是不断健全完善青年作家培养工作机制。统筹中国作协正在开展的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中国文学新力量丛书、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之星丛书、中国现代文学馆客座研究员、网络文学影响力榜等工作机制,提升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断提升鲁迅文学院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办学水平,充分发挥青年工作委员会作用,推动各级作协组织、各出版机构协同发力,创造青年作家成长成才的良好环境。
  四是进一步加强青年作家队伍建设。通过会员发展、作家培训、作品研讨、作家活动周、公共文学服务以及“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等工作机制为青年作家成长拓展空间。加强青年作家著作权保护,推动优秀作品的多形态转化。加强对网络作家、自由撰稿人等新的文学群体的凝聚和引导,打造来源广泛、富有潜力、规模宏大的青年文学人才队伍。
  五是大力支持青年作家作品“走出去”,在世界舞台上讲好中国故事。持续举办“国际青春诗会”,打造中外诗歌交流新平台。继续办好中青年作家国际传播高研班,大力推动“网文出海”,打造“Z世代”国际传播工程,通过“扬帆计划”以及中国当代文学翻译工程、《人民文学》多语种外文版等向世界推介中国青年作家。大力培养青年翻译家,支持青年作家积极参加双边、多边文学交流和各国文学节、诗歌节、书展等活动。鼓励青年作家发挥独特优势,综合运用大众传媒、网络传播等多种方式,展现新时代青年作家的世界眼光、艺术创造与精神风貌。
  各位青年作家朋友、同志们,“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当代中国,江山壮丽,人民豪迈,前程远大。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为青年作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舞台。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勇担新使命、勇攀新高峰,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昂扬的文学力量! 
  内容来源:《文艺报》2024年9月4日1-2版
(编辑:贾雨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