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学习时报
刊发时间:
2023-11-09
作者:
李屹
习近平文化思想以坚定的文化自信、深厚的人民情怀、宏阔的世界眼光、强烈的使命担当、深远的战略考量,深刻总结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的非凡实践和宝贵经验,清晰擘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路线图和任务书,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精神、引领文明发展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以崭新的思想内容、鲜明的理论品格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谱写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新的华章。深刻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要义、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科学把握其鲜明的理论品格,持续加强学习、研究、阐释,并自觉贯彻落实到新时代文艺文联工作各方面和全过程,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文艺界和广大文艺工作者的首要政治任务和推动文艺事业创新发展的内在需要。
坚定的文化自信、高度的文化自觉
习近平文化思想秉持大历史观、大文明观的宏大视野,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历史与现实相贯通、认识论与方法论相统一,深刻阐明了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的极端重要性,科学回答了我们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的底气所在、价值所在、任务所在,极大提升了对文化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中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达到了新高度。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有文化自信的民族,才能立得住、站得稳、行得远。这些重要论述告诉我们,坚定文化自信,就是坚持走自己的路,首要任务就是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既不盲从各种教条,也不照搬外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
文化自觉是文化自信的前提和基础,没有高度的文化自觉,就不可能有坚定的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是具有高度文化自觉的党,党的百年奋斗凝结着我国文化奋进的历史。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理论创新的魂和根,从文化使命和文明创造的高度,创造性地提出了“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的重要论断,系统阐明了“结合”的前提、结果、价值和意义,深刻揭示了“结合”的逻辑必然、实践规律和成果形态,为开拓文化创造新空间、巩固文化主体性、铸就文化新辉煌提供了根本指引,把文化自觉推进到了新的境界,进一步夯实了文化自信的根本依托。
对于文艺界和广大文艺工作者而言,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就要深刻领悟其中蕴含的坚定的文化自信、高度的文化自觉,保持对中华民族文化理想、文化价值、文化生命力和创造力的高度信心,牢记文化使命,把握时代主题,赓续历史文脉,从中华文化宝库中萃取精华、汲取能量,用多彩的艺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展现中华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明之美,把文化自信融入全民族的精神气质与文化品格中,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
深厚的人民情怀、强烈的使命担当
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人民至上的立场,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主线,紧扣人民在历史、实践和价值层面的主体地位,科学回答了文化源于谁、为了谁、属于谁的根本问题,洋溢着人民性的理论品格,实现了真理性和价值性的有机统一,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充分彰显了党的性质宗旨和初心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人民需要文艺;文艺需要人民;文艺要热爱人民;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根本问题。这些重要论述告诉我们,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也是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动力所在。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艺术的最高标准,观照人民生活,表达人民心声,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人民、描绘人民、歌唱人民,才能推动文艺事业沿着正确方向不断前进。
“人民”不仅构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价值底色,也是这一重要思想强烈使命担当的根基所在。唯物史观认为,人民是历史的主体,是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和文明进步的决定性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从根本上说,历史和文明无不来源于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实践。在这个意义上,尊重人民就是尊重历史,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就是夯实文明创造的动力和根基。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创造新的历史和人类文明新形态,都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价值追求和实践目标,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使人民的精神生活不断丰盈。
对于文艺界和广大文艺工作者而言,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就要深刻领悟其中蕴含的深厚的人民情怀、强烈的使命担当,自觉把坚守人民立场和增强使命感责任感统一起来,把“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作为文艺创作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把歌唱祖国、礼赞英雄作为文艺创作的永恒主题,对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进程给予最热情的赞颂,对一切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的拼搏者、一切为人民牺牲奉献的英雄们给予最深情的褒扬,推出更多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让文艺的百花园永远为人民绽放。
鲜明的阵地意识、勇毅的斗争精神
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洞察时代发展大势,强调牢牢把握党的文化领导权,明确指出文化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深刻阐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在科学的矛盾观和实践观的贯通运用中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和政治本色。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关乎国本、国运;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面对改革发展稳定复杂局面和社会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媒体格局深刻变化,在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一刻也不能放松和削弱意识形态工作,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这些重要论述告诉我们,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必须把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创造力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强大感召力和影响力的中华文化软实力。
充分发扬斗争精神,勇于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风险挑战,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必然要求,也是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的应有之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旗帜鲜明坚持真理,立场坚定批驳谬误。斗争精神既是强大的精神力量,又是具体的工作方法。发扬斗争精神,必须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增强斗争本领,把握斗争规律,提升斗争艺术,在大是大非和风险挑战面前不含糊、敢担当,做到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做到凝魂聚气、强基固本;必须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把互联网这个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增量,把握信息化条件下的舆论主导权,广泛凝聚社会共识,不断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
对于文艺界和广大文艺工作者而言,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就要深刻领悟其中蕴含的鲜明的阵地意识、勇毅的斗争精神,牢记以文化人、以文铸魂的神圣职责,坚持以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创作,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根本任务,把崇德尚艺作为一生的功课,弘扬人间正道,追求德艺双馨,自觉抵制错误倾向、摒弃低级趣味、反对腐朽思想,在市场经济大潮面前耐得住寂寞、稳得住心神,对正能量敢写敢歌,对丑恶事敢怒敢批,统筹运用线上线下文艺资源,守好文化阵地、守望精神家园、守护世道人心,真正成为先进文化的践行者、社会风尚的引领者。
宏阔的国际视野,开放的文明胸襟
习近平文化思想挺立时代潮头、统筹两个大局,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全面认识和把握文化的功能和价值,强调“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科学回答了“不同文明如何相处”“人类文明向何处去”的重大课题,充分彰显出宏阔的国际视野和开放的文明胸襟,彰显着对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建设更美好世界的深刻洞见,必将载入人类文明发展史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文化人,更能凝结心灵;以艺通心,更易沟通世界”“文艺的民族特性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文化辨识度”“在各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今天,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鉴,在推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创造性地提出了全球文明倡议,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应对全球共同挑战提供了战略指引。这些重要论述告诉我们,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秉持开放包容,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在交流互鉴中破解“古今中西之争”,在守正创新中推出熔铸古今、汇通中西的文化成果。
当今世界变乱交织,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人类文明推进到一个新的十字路口,如何超越西方资本主义的文明发展模式,探索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成为关乎人类命运和文明进程的重大问题。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提出了比过去更难、更复杂的新考题。习近平文化思想始终坚持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以宽广视野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不断总结实践新经验并将其升华为时代的思想精华,在开放包容中博采众长,在兼收并蓄中丰富发展,彰显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博大胸怀,体现了大党大国的天下情怀和责任担当,构成了一个不断展开的、充满活力的开放式思想体系,必将随着实践深入而创新、丰富和发展。
对于文艺界和广大文艺工作者而言,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就要深刻领悟其中蕴含的宏阔的国际视野、开放的文明胸襟,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的基础上,把目光投向世界、投向人类,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创作更多彰显中国审美旨趣、反映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的优秀作品,用文艺的形式讲好我们正在经历的新时代故事,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表达对于人类命运的普遍关怀,让世界人民在艺术审美的过程中深化对中国的认识、增进对中国的了解,为人类文明进步搭建相互了解、理解、包容的桥梁,谱写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文艺篇章。
伟大实践孕育伟大思想,伟大思想指引伟大实践。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必须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贯通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做到全面系统学、及时跟进学、结合实际学,不断加强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进一步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为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作出更大贡献。
(文章刊载于《学习时报》2023年11月6日第1版)
(编辑:贾雨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