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近艺术贴近生活 ——读《九品堂艺事》有感

来源:

   

刊发时间:

2019-01-04

   

作者:

魏秀云

我在微信群里看到张九鹏老师在中卫签名售书活动公告后,转发到中卫“文苑”群,文友立即咨询有关张老师的详细情况。恰巧有文友在中卫学习,准备前去参加,我可以为他们代购。有文友问张老师是否写书法,他想收藏张老师的书法作品。我认识张老师,只知道他先前一直在写小说,这些年虽写得少了,但常见其在宁夏各报刊上的艺术评论,我并不知道他在习练书法。当时,我就觉得张老师多才,既能写作又练书法,业余还当主持人。

在中卫奇石馆,张老师为慕名前来的读者讲述了《九品堂艺事》成书前后的重要因素。在张老师看来,出书是一本学问,不仅是把文章一放了之的事情,在出书的过程中,作者还要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为一本书的“出炉”谋篇布局,首先要将更多的元素与信息纳入其中,分类编排,供编辑与排版考量;其二,作者要有自己的主见,要注意内容的取舍,不是文字越多越好,也并非图片越多越好,而要把握一个度;其三,要讲究图片的成像质量,不能够手机一拍了之。当今的图书出版已经进入了综合美学的范畴,它是集视读听为一体的艺术呈现,因此,既是是团队的合作,也是团队的思想结晶。

张老师赠书题字行书笔法清秀有力,结字和谐理性。再看其书集内容,集美术、书法评论为一体,不但有很好的文学写作功底,字里行间还铺垫着一定的专业术语,写作随情、随性,阅读起来轻松自然。评论集《九品堂艺事》对初写评论的我来说,正如夜行中的一盏明灯,令行者心中温暖。

书集小楫包括:艺路秋实、艺路夏华、艺路春华、艺路评典、艺路旅程。每一章节都有众多不同的艺术家的形象跃然在眼前,每个人物大多都是精练的四个字概括作为小标题,我上网一查,发现每个标题后面都有典籍出处。而且描写手法和侧重点各有不同,有的精练只交代艺术成就和艺术蕴涵;有的则是趣味横生,故事性强。第一篇写张贤亮老师是《高柳垂阴》。从张贤亮前辈作品《习惯死亡》到书法以及对“我”的亲切招呼、对送我书法认真的态度,用实例体现了张贤亮前辈对事、对艺术的严谨和一丝不苟的言传身教态度。并很直观地写道:“首先是因为他出了名,所以他的书法才被大家看好”,没有矫揉造作,很客观公证的在评论。正如张老师所总结的“在作品方面立于时代或可成为后世经典”,书法则是一种业余爱好的“雅玩” ,这才是真正的评论家的为人处事和文艺评论所需要的文风,真实透彻贴近生活。

《云心月性》开头很有趣味性的描述了张少山老师初来宁夏的尴尬情景:“一个面容清癯、高个高挑的青年背着笨重的行李小心翼翼地挪步下车,一不留神,一脚踏空,跌倒在进站台与轨道之间的一个土坑内,铺盖卷随之散落一地……”就是这样一位懵懂青年大胆革新、锐意进取,在宁夏开创了“人体素描绘画”课程,并开拓了回乡情韵、高原圣途、都市丽人等广泛的绘画题材,展现了张少山老师的随性、随意的人生态度。文字简练,描写人物神情传神到位,彰显了张九鹏老师非凡的写作水平和敏锐的洞察力。

《法贵天真》中“吴善璋温文尔雅,不急不躁,待人接物淡定从容”的对吴老师的性格描写,奠定了其书法行家的点评结论:“点画之间呼应对答,中锋、侧锋转换自如,书行之中顾盼有情,粗细线条相得益彰,丰腴清朗,耐人回味。”用字措词非常专业,达到了细腻准确。

在述写画家张学智时,标题是《痴心远古》,用白描手法描写了张老师的动静时的神态——“张学智坐于桌前,点燃一支烟,沉思良久,背影孤独。但只要动起笔来,那纸样似乎就成了他的画布,方圆流转,字迹飞扬。”“张学智的‘印象岩画’系列作品,通篇笔触轻盈快乐、水墨构成大大小小粗犷拙朴的岩画图案,掩映着斑斓的色彩,产生一种梦幻般的艺术效果。”都很准确到位地把画家的神态和成就跃然于纸上,塑造了一位对绘画艺术一丝不苟的大师形象。

书集中还点评了他的父亲张武“蕴蓄古雅”、“郁郁芊芊”的自由的书法审美意趣。郑歌平、陈国鸿、丁波等书法家的风采。胡正伟、沈德志、都安静等画家的作品及画风和陈忠实等文学家的作品点评和艺术成就。

张老师评论的作家、美术家、书法家,多数与他是故交,不但有深厚的友谊,而且有精准的定位和客观的概括和公正的评价,充分说明了艺术不分家,每门艺术都是相互滋补的,相辅相成,互为完善互补的。自古就有苏东坡、欧阳修、范仲淹等文学家都是书法家。宁夏作家里还有石舒清、陈继明等老师,都是作家兼书法家。海原籍区、市作协会员仇建国是书法与诗词兼得,罗玉林是摄影和写作兼备,白云峰是写作、书法、收藏为一体,还有田玉珍摄影、音乐、写作为一体。

艺无止境,天道酬勤!从张九鹏老师的艺术熏陶和家庭影响看得出,天赋和环境是一方面,主要还要靠自己的努力和多方面的艺术支撑,在艺术的天地中才能展翅,飞的越高越远。

《九品堂艺事》塑造了许多艺术家的形象,描述了他们的创作经历,评论其艺术成就,使我深切感受到了艺术的力量和社会作用,更为艺术家们精湛的学识和刻苦钻研大胆创新、吃苦耐劳的精神所感动。并说明艺术没有捷径,只有脚踏实地,潜心研究,持之以恒的坚持,才会有收获和成绩的。

心有杂念,贪欲太多是无法成就好的作品的。做人也是如此,只有我们静心宁气,宁静才能致远,无论是哪种艺术作品,公诸于世在众人交流、鉴赏的过程中,产生了共鸣,它的价值也就体现出来了,这就需要经典的评论才能推陈出新。张九鹏老师正是达到了这一点,让我了解了更多的艺术家们的创作经历、艺术成就和人生观、价值观。使我对评论有了文艺是一家的认识和体会,这就是我拜读了《九品堂艺事》的心得,与大家共勉。 

(编辑:叶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