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成为宁夏大地最好的庄稼——宁夏文学五年工作综述

来源:

宁夏文艺网

   

刊发时间:

2021-12-13

   

作者:

宁夏作家协会

  回望过去的五年,在中国作协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文联党组领导下,宁夏作协团结凝聚、守正创新、求真务实,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措施,事业焕发新气象,工作呈现新面貌,“出人才出作品”取得新成绩。 

强化思想引领,确保正确政治方向

  始终坚持把推进政治思想建设作为干好工作、搞好服务的首要任务,高度重视,常抓不懈。举办政治培训班,组织主席团委员、理事会理事和重点作家,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系列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进一步统一思想推动作协主席团委员和理事不断提高政治站位,自觉转变工作作风,做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文艺工作者,在具体工作中做表率,积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通过组织“文学照亮生活”公益大讲堂和骨干作家培训、基层作者培训,为新时代文学事业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不断激发内生动力。举办文学公益大讲堂和培训班,首专设政治思想课,邀请资深专家和学者结合新的形势和任务,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思想引领在作协工作和活动中常态化制度化,让用文学的形式聚焦新时代、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提振精气神,成为广大作者的创作共识和文化自觉。 

“文学照亮生活”公益大讲堂 作家叶弥

  五年来,宁夏作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与宁夏文学艺术院、《朔方》编辑部通力合作,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重大节点,举办“我和我的祖国”“西去列车的窗口”“我们的节日”等导向突出、主题鲜明、人民喜爱的专题征文和诵读活动,培植作家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深厚情感。在中国作协组织的评选活动中,张贤亮的中篇小说《绿化树》入选改革开放4040部最具影响力小说。开展主题创作素材征集和调研,以重大现实题材为抓手,进行组织化创作,成立重大文学题材专家审读委员会和创作专班,组织骨干作家系统书写重大历史事件:由多名作家联合创作的多卷本纪实作品《山河挚爱》,真情再现宁夏各条战线、各族人民同舟共济、守望相助、抗击疫情的生动感人事迹;非虚构长篇作品《六盘山上高峰》,以宁夏西海固地区百年脱贫攻坚奔小康为主线,全面立体地展示了宁夏脱贫攻坚成果,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被中宣部列为2021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在这种时代赋予的深厚而广阔的写作域,要求宁夏作协必须有很高的政治站位,担当职责、主动作为,必须有宁夏作家的身影出现和作品产生,用自己手中的笔,记录家乡日新月异、翻天覆地的伟大变化,描绘人民的精神图腾,给时代留下永难忘怀的文学记忆。

重视宣传推介,鼓励创作优秀作品

  创作是中心任务,作品是立身之本。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出人才出作品”是宁夏作协的主要职责。但是,宁夏是小省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文学事业基础薄弱,很有必要通过营造良好氛围,不断提振作家的创作信心和作品的传播力。因此,宁夏作协在作家和作品宣传、出版和推介方面,积极谋划,主动出击,努力搭建平台。201812月,“中国文学的宁夏现象”研讨会和宁夏骨干作家推介会在北京举办,中国作协和自治区领导出席会议,给予宁夏文学发展充分肯定,与会评论家对“中国文学的宁夏现象”进行科学梳理和理论论证,以“四大四小”生动阐释中国文学的宁夏现象:小省区、大文学,小短篇、大成绩,小草根、大能量,小作品、大情怀。北京和宁夏的多家媒体对活动进行全方位报道,进一步扩大了宁夏文学的影响力和美誉度。从2020年开始,宁夏作协与银川市新华书店合作,在显目位置长期设立专柜,及时投放和展示宁夏作家出版的书籍,以此吸引更多读者、促动图书销售,推进宁夏作家作品有效传播,为宁夏文学能够形成品牌助力。 

中国文学的宁夏现象研讨会在北京举办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这五年来宁夏作协和宁夏广大作家,始终心系扶贫事业,用自己手中的笔记录家乡发生的深刻变化,用文学助力脱贫攻坚。先后有十位作家长期驻村扶贫、更多作家深入基层采访调研,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主题,发表大量作品,其中的《闽宁镇记事》《西海固笔记》《大搬迁》《翻越最后一座高山》《我是移民》等长篇纪实作品,得到社会各界好评。新文艺群体作家樊前锋,为撰写长篇报告文学《闽宁镇记事》,两次自费到福建省、多次到西海固采访,长期蹲点闽宁镇,呈现出一个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作家的情怀和担当,成为宁夏作家践行“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的代表。 

宁夏文联召开祝贺马金莲获鲁奖座谈会

  五年来,宁夏文学创作成绩斐然。马金莲的短篇小说《1987年的浆水和酸菜》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成为我区第三位获此殊荣的作家;赵华的《大漠星人》获第十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这也是宁夏儿童文学作品第一次获得全国大奖,填补了宁夏文学的一项空白;马占祥的诗集《西北辞》获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李进祥的长篇小说《亚尔玛尼》获《民族文学》年度奖;张学东的中篇小说《父亲的婚事》获《小说选刊》双年奖;石舒清的《九案》获《十月》文学奖。更有大量作品获第九届、第十届宁夏文学艺术奖。围绕庆祝自治区成立60周年,编辑出版中青年作家20卷本“文学宁夏”丛书,精要而全面地呈现宁夏文学的精品力作,该丛书被中国现代文学馆和鲁迅文学院收藏。与出版社紧密合作,推出以本土作家作品为主的“阳光文库”丛书二十余种,集中展示宁夏中短篇小说、散文和诗歌最新创作成果。长篇小说亦有新收获,季栋梁的《锦绣记》、石舒清的《地动》、张学东的《家犬往事》、马金莲的《孤独树》、侯凤章的《山和梦》、王佐红和樊建民的《上口外》等,这些作品直面现实生活、反映社会问题、传达人民心声,产生了较大影响。作为宁夏散文创作方面的重要收获,阿舍的作品集《托尔斯泰的胡子》《我不知道我是谁》受到读者青睐。赵华因相继推出20余部儿童文学作品而格外引人瞩目,其中科幻小说《地球守护者》系列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规划项目、《古之谜》入选新中国成立70周年儿童文学经典丛书。在文学评论方面,白草的专著《张贤亮的文学世界》《宁夏当代文学十四家》、王琳琳的专著《张贤亮文学与电影作品比较研究》,是关于张贤亮及其宁夏其他作家作品研究的最新成果;牛学智的专著《当代社会分层与流行文学价值批判》《双重审判》连续入选作家出版社“剜烂苹果·批评”文丛,通过透视社会文化现象流向的大视野,审视文学理论批评现状,是宁夏乃至全国文学评论领域的重要作品。 

《文学宁夏精品丛书

  据不完全统计,五年来宁夏作家在全国性文学期刊以及省级文学期刊发表作品2000余篇,出版文学作品集和长篇作品300余部;部分作品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30多个国家出版发行,宁夏作家和作品海外传播迈出新步伐,为宁夏文学赢得了声誉。这些作品的获奖、出版、发表和传播,不仅体现了新时期宁夏文学创作的正确方向和良好状态,也表明宁夏文学再次走上中国文学的前台,开始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关注基层作者,着力培养文学新人

  宁夏现有中国作协会员112人、省级作协会员1310余人,与此同时,全区有近4000名基层作者,这些基层作者的创作带着泥土的芬芳、生活的激情和对文学的守望,构成了宁夏文学坚实的精神底色,并在社会各界形成共识:文学是宁夏这片土地上最好的庄稼。基层作者是宁夏文学繁荣发展可靠而巨大的资源和力量,本着为基层作者营造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和氛围、在创作上给予切实有效的帮扶和支持的初心,宁夏作协适时制定出台宁夏文学创作扶持实施方案,鼓励作者牢牢把握时代主题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扎根生活,在确定创作选题、定点深入生活、支持作品出版等方面,为作家搭建平台、做好服务。 

“弘扬黄河文化”2020宁夏文学周暨宁夏青年作家创作会

  五年来,宁夏作协结合自治区文联“六个一心连心”文艺惠民工程,通过实施文学浸润工程,扩大文学惠民的群体和范围,坚持工作重心下沉,把服务基层作者作为重要职责,有效推进“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努力践行党史学习教育“三为”要求。将文学公益大讲堂办到西吉将台堡、吴忠红寺堡等偏远乡镇,让大量的基层作者在家门口就能够受惠。共举办文学公益大讲堂40余次、各门类文学培训班50余次,线下参与12000余人次,线上参与10余万人次。策划实施文学周活动,邀请全国著名作家来到宁夏、走进基层,持续提升公共文学服务质量。20209月,在中国作协大力支持下,举办了“弘扬黄河文化”宁夏文学周活动暨宁夏青年作家创作会议,受邀的著名作家和名刊主编以“弘扬黄河文化与文学创作”为主旨,用全新的视角和体验思考时代命题,以书写宁夏故事、繁荣宁夏文学为题,深入探讨宁夏文学未来发展路径。此项活动每两年举办一届,力争打造成宣传宁夏、培育文学土壤、开阔文学视野的文学盛会。与此同时,为宁夏高校大学生原创文学基地授牌,用组织化形式将宁夏在校大学生纳入文学创作后备队伍。宁夏作协还经常组织区内骨干作家和资深编辑深入市县作协,举办作品改稿会和研讨会,为基层文学把脉,为基层作者改稿,向刊物推荐作品。

 

宁夏作家助力乡村振兴

  五年来,宁夏作协在鼓励作家深入生活,丰富创作素材的同时,在中国作协和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下,拿出真金白银帮扶青年作家,助推文学新人。推荐以青年作家为主的10多部作品入选中国作协重点作品扶持项目、4人入选中国作协定点深入生活项目,6部作品集入选“21世纪文学之星”“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之星”丛书,已经有10部作品出版或者结项。80后评论家乌兰其木格、田鑫脱颖而出,创作成绩突出,他们的评论集《喧哗中的谛听》《大地知道谁来过》散文集一经发表就引起文学界重视,反映良好。80后作家马慧娟从红寺堡移民区的一个农民作家成长为全国人大代表,近年来将投身家乡脱贫攻坚的生活和自觉勤奋的创作融于一体、新作迭出,以长篇纪实作品《走出黑眼》《出路》赢得众多读者,在当地群众中发挥着文化名人传播正能量的重要作用;根据不少身处基层的农民作家生活困难的情况,宁夏作协为其赠送电脑,以方便他们的创作,扶持5位农民作家出版作品集;遴选20名有创作潜力的基层作者,为他们长期订阅《人民文学》《诗刊》《小说选刊》等国家级文学刊物;与宁夏大学等高校联合,定期举办大学生原创文学作品评奖活动,编辑出版作品集。通过上述实实在在的举措,提振了青年作家和基层作者的信心。吴忠市同心县、固原原州区被中国诗歌学会授予“中国诗歌之乡”,银川市西夏区被中华诗词学会授予“中国诗词之乡”。这些文学活动的开展和成绩的取得,尤其是青年作家和文学新人的不断加持,表明宁夏文学事业后继有人,宁夏文学创作开始进入一个新的重要活跃期,宁夏文学现象得以持续和延伸,文学庄稼长势喜人、前景看好。

开展文学交流,努力开阔作家视野

  今天的青年作家和文学新人,是文学事业明天的中坚和骨干。积极储存后备人才,努力建立一支德艺双馨、年轻有为的创作团队,不断壮大作家队伍,势在必行。其中,建立青年作家和文学新人跨省交流机制,非常重要。 

“西部文学”研讨交流会

  宁夏作协通过“走出去”“结对子”等方式,为省际间作协交流活动积极牵线搭桥,主动借助外力,加强对本土文学人才的培训力度,加快文学新人成长的步伐。五年来,宁夏作协共推荐、选送8名青年作家参加鲁迅文学院高研班;100余名基层作者到鲁迅文学院西海固作家读书班、江苏青年作家读书班、天津作家研修班、山东作家研修班学习,并且对生活困难的作家给予资助;推荐新文艺工作者参加中国作协网络班学习;推荐基层作家参加中国作协组织的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采访等活动。在推荐作家交流、学习和培训中,均安排少数民族作家参加。在已经举办的历届鲁迅文学院青年作家高研班中,均有宁夏少数民族青年作家;主动与中国作协创联部和外联部沟通协调,在中国作协组织的采风采访、国外交流活动中,邀请多名宁夏少数民族作家参加。五年来,宁夏少数民族作者100余人,参加鲁迅文学院少数民族作家研修班、少数民族作家班培训;20余名少数民族作家参加江苏、山东、天津作协举办的作家读书班;组织少数民族作家赴西藏、青海、内蒙古,与当地的各民族作家开展交流。这些举措,有力推动青年民族作家更多地参与到文学交流交融中。通过跨省参训,丰富了学习内容,拓展了交流渠道,进一步开阔了本土青年作家和文学新人的视野,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热情、灵感和活力。 

文学宁夏·2021春秋改稿会

  近期,宁夏作协又出台新的五年文学事业发展规划,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揽宁夏文学发展全局,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建设美丽新宁夏,共圆伟大中国梦”为创作核心和出发点,明确提出为实现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更大贡献,是宁夏文学创作努力和实现繁荣的目标。 

(编辑:王嘉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