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刊发时间:
2020-06-17
作者:
张涛
“在爱的感召下,他一路前行。看似冷静平缓的叙述,通过一个又一个人物的命运书写和一个个看似平凡而琐碎的故事,以及乡村日常生活的白描式书写,践行着一个作家的梦想和使命。他笔下的那些小人物,于坚忍不拔中,闪烁出人性的光辉。”2020年6月15日,在李进祥作品研讨会上,陕西省文学院专业作家周瑄璞女士说。
李进祥作品研讨会
当天,由中国作协创联部、宁夏文联、宁夏作协联合举办的李进祥作品研讨会在同心县举行,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宁夏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雷忠,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宁夏作协主席郭文斌,同心县人大副主任周启诚出席会议并讲话。来自国内的著名评论家及作家顾广梅、周瑄璞、方岩,宁夏作协副主席、《朔方》主编漠月,宁夏作协副主席金瓯、马金莲,宁夏评论家协会秘书长王晓静、副秘书长马武君,吴忠市文联副主席张月琴,固原市文联副主席单永珍,吴忠市作协主席、同心县文联主席马占祥;宁夏评论家白草、乌兰其木格,作家阿舍、马慧娟、田晓慧、计虹、田鑫等和同心县的作家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与会专评论家、作家们对李进祥的作品从文学史的高度给予了肯定和极高的评价。
发掘作品艺术价值 激发作家创作共鸣
宁夏作协副主席金瓯宣读中国作协创联部的致辞,“各位作家、评论家相聚在一起,回顾、研讨他的作品《生生不息》,不仅仅是为了共同纪念我们的作家朋友李进祥,也是要赏析他给我们留下的文字之美、时代之思,研究提取他凝注于作品中的文学情怀、文学精神。逝者已矣,生者可鉴。我们也希望通过此次研讨会,进一步发掘李进祥作品的艺术价值,激发作家们的创作共鸣,为正在开展的文学创作实践提供参考,为推出更多更优秀的作家作品提供最真实、最有价值的经验借鉴。作为中国作协扶持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之星丛书’项目始终得到作家朋友们的高度关注。应该说,《生生不息》等一批作品的入选,也让‘少数民族文学之星丛书’项目倍感荣光。在这两年该丛书项目的评选中,宁夏作家没有缺席,在今年刚刚评选完成的民族文学之星和首次开展的少数民族文学理论评论家签约项目中,宁夏作家、评论家也都有斩获。在此,祝愿宁夏作家们能够取得更多更大的成就,也希望中国作协创联部的工作能继续得到宁夏文联、作协,以及宁夏广大作家朋友们一如既往的支持。”
宁夏作协副主席金瓯(左)、马金莲(右)
捕捉“善” 抒写“爱” 传扬“美”
“李进祥的作品大盈若冲,成熟、丰富而深刻,他的写作充满对现实和历史的关照和书写,像他笔下的清水河,流淌着精神之美。”山东师范大学教授、文学与创意写作研究中心主任顾广梅在研讨时说。
著名评论家、上海作协《思南文学选刊》副主编方岩认为:“李进祥的作品,如《立交桥》《二手房》 等,是作家以个人的生命体验,跳出城乡对立的二元模式,对当下城镇化发展的新经验和意义进行了全面呈现。”
李进祥是从基层一步一个脚印走出去的作家 ,所以,对基层生活有着切身体会。他笔下的人物都是些街头身边常见的小人物,崇高也好,卑微也好,都是为了生活。他热爱生活,尊重生活,热爱每一个笔下的人物。
研讨会上,宁夏评论家和作家带着缅怀之情,对李进祥的作品进行研讨。
“下笔之前,他的真诚已是一般写作者无法抵及的高度,正是这种创作态度,使他的作品被广泛认可。”宁夏青年诗人、同心县文联主席马占祥说。
批评家白草说:“李进祥总是睁着一双不知疲倦的眼睛,注视人间的不幸。那正是爱,是他深藏心底的对这个世界的爱。这就是鲁迅先生所说的——创作总根于爱。读他的小说,我们感动于那种对人性的同情。进祥的小说十分考究,讲究技巧,这里也有探索的艰辛。我们读他的小说,进入那个虚构世界中,体验到生活的质感。他的小说激动我们的心,又抚慰了我们的情感,更给了我们艺术上的享受。”
青年批评家乌兰其木格认为:“作为一位深度勘探人类灵魂世界的作家,李进祥静观默察的书写对象不仅包括清水河畔的芸芸众生,而且也含纳了更为广阔的都市人群,甚至是异国他乡的百态众生。纵观他近些年的写作,可以发现作家不仅着眼于一个民族的世情心史的呈现,更传达出多元文化时代人类的灵魂世界所遭遇到的命定疑难,从而指出了个体民族与全人类共同面对的精神困境。”
批评家 白草
青年批评家 乌兰其木格
人如其文 带动和影响文学新人
“他对于同心县而言是一棵树,培养并影响了一大批作者,也是在他的影响下,同心文学创作群体不断扩大,文学创作品质不断提升,也缘于此,同心获得了‘诗歌之乡’的称号。”马占祥说。
作家田晓慧说:“进祥老师生前除了帮我看稿、改稿,还鼓励我坚持阅读写作。为了学习,我用方言朗读进祥老师的长篇小说《拯救者》。在老师离世前十几天,我已将他的长篇小说《拯救者》大部分做成音频文件,也请老师听了,老师很高兴。但想到他的病情,剩下的二十几页,我怎么都朗读不下去了,直到老师离世半年后,才又拿起书彻底读完。现在我又在朗读进祥老师的短篇小说集《换水》。每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关住门,拿出书,开始朗读,把文字变成声音,就感觉有一个人在对我讲故事,就像童年时候听我姑妈,听我舅爷讲故事。朗读过程中,我保留了原文百分之九十的句子,剩下百分之十,做了口语化处理。我所用的语气、语调、语速,都是模仿童年记忆里姑妈、舅爷讲故事的传统韵味。我也尝试用这种朗读方法读其他老师的作品,但发现都不对路,从中我也感受到,只有进祥老师的作品,流淌着我们西海固农村流传的‘古今’韵味。”
马慧娟是从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走出来的“草根作家”,她说:“文如其人,进祥老师作品中传达出的大爱和人性之善,在他平时的为人处世中也体现得淋漓尽致。初学写作时,进祥老师对我说,梦想不是空想,一定先把自己的生活经营好。写作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一定要坚持。当我的第一本书出版时,进祥老师给我写了序。他对我们这些文学新人和草根作者都有知遇之恩。”
研讨会现场
李进祥,中国作协会员,宁夏作协副主席。1968年5月生于宁夏同心县,2019年6月18日在银川因病去世,享年51岁。著有长篇小说《孤独成双》《拯救者》《亚尔玛尼》,小说集《换水》《女人的河》《换骨》《生生不息》,法文版小说集《穷人的忧伤》《女人的河》等。多篇作品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小说月报》等转载、入选全国年度选本、中国短篇小说排行榜等。小说集《换水》获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短篇小说《四个穆萨》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提名。作品被译介英、法、韩、希腊、阿拉伯等文字。获宁夏“五一”劳动奖章、“四个一批”人才,首批“塞上文化名家”,自治区首批文化艺术领军人才。
(编辑:王嘉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