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民间文艺遍地开花结果——宁夏文联第22期文艺(刺绣)研修班学习侧记

来源:

宁夏文艺网

   

刊发时间:

2021-09-22

   

作者:

徐娟梅

  为更好推进《中国民间工艺集成·宁夏卷》编纂工作,提高全区刺绣传承人及爱好者的技艺水平,做好宁夏刺绣工艺的传承与创新,2021年9月15日至18日,由自治区文联主办,宁夏民间文艺家协会、宁夏文学艺术院联合承办的“宁夏文联第22期文艺(刺绣)研修班”在中卫市海原县举办。来自全区近50名学员参加了学习培训。本次研修班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既有主题讲座、互动交流,又有研修实践、公益捐助、民间文艺进校园志愿服务、学员结业作品展及点评活动。 

宁夏文联第22期文艺(刺绣)研修班开班式

  在开班式上,自治区文联二级巡视员、民协主席刘伟做了动员讲话,强调全体学员珍惜研修机会,严格遵守纪律,凝聚共识、拓展思维,力争学有所获。宁夏民协副主席、秘书长徐娟梅主持会议并组织传达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黄坤明在中国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国文联文艺工作者职业道德和行风建设工作座谈会的会议精神。 

  为期4天的研修学习,学员们受益匪浅、收获颇丰。结业式上,施满义、王淑萍、蔡玲、王倩四位学员的学习分享情真意切,用不同方式表达了感恩的心情和学习的体会。学员们争相留言,厚实的留言簿上真实记录了每位学员的感受与收获。大家纷纷表示,返回工作岗位后,要提升综合素质,将所学、所思、所想融入精品创作中,敢于并勇于攀登文艺高峰,让民间文艺遍地开花结果。     

学习教育醒脑入心

  宁夏民协副主席、宁夏大学教授钟亚军结合多年研究民间文艺的经验积累,以《宁夏民间艺术的创新思考》为主题开展专题讲座。钟亚军教授授课风趣新颖、观点独特,理论讲解活泼灵动。学员们在与钟教授零距离的“思想碰撞”中,讨论了关于刺绣工艺的文创研发和传承创新;聆听了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张德祥的网络专题讲座《文化自信与正确历史观——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讲好中国故事和世界故事》之后,学员们茅塞顿开;徐娟梅围绕《从人民中来 到人民中去 ——坚定文化自信,厚植服务情怀》这一主题,用朴实的语言、真实的事例、典型的作品、身边的故事,为学员上了一堂深情、生动、深刻的专业民艺课、人生修养课和未来规划课,为学员今后的主题创作指明了方向,并提出了可操作性意见。她激励和引导学员做“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新时代文艺标兵。 

  经验的传授,民艺综合知识的分享,初心使命观的再教育,让学员们得到了一次思想洗礼和理论升华,头脑得以充实,观念得以转变,极大地增强了艺术认知和文化自信。     

王丽华老师现场教授刺绣

主题讲座学以致用

  本次研修班邀请了中国刺绣高级工艺美术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苏绣代表性传承人王丽华老师进行现场主题讲座,王老师循循善诱,用图文结合、精品分析等方式,深入浅出地传授经验,让学员拓宽了视野,提升了认知度。王老师对宁夏刺绣创作的独特性和艺术的延展性给予充分肯定。她认为,宁夏作品有创新、接地气,文创作品彰显了极具人文情怀和地域特色的匠心精神。讲座期间,王老师现场教授刺绣的 “八工针法”,学员抓住这难得的机会,认真学习并体验了这门独创技术。在互动交流环节中,学员们争先恐后亮出自己的“绝活”向王老师请教。王老师从分线、构图、色彩搭配,光与影及空间视觉的处理等多个方面手把手和学员们交流,零距离指导,整个会场充满了浓浓的学习氛围。到了对话环节,学员们紧扣主题,围绕刺绣行业未来发展、刺绣艺术的融合和研发等方面进行“灵魂发问”,王老师答疑解惑,指出了宁夏刺绣艺术的创作瓶颈、差距和不足。近四个小时的时间,大家切磋技艺,研究“针”艺,受益匪浅。 

学员现场创作

“角色转换”有声有色

  本次研修班专门设立了“角色转换”环节,有四位学员走上讲台,他们结合多年心路历程和创作体会,与大家进行分享交流。赵桂琴、李夏音从服务社会、主题创作等几个方面,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和对刺绣的个人认识,与学员们互动分享;乔亚茹、田慧君以个人助力公益事业、推动乡村文化建设的实践经验,展示自己的成长历程。 

  角色转换过程中,大家谈创业历程,谈创作体会,谈人生感悟,学员们为彼此创业的艰辛、坚守的本心和匠人互相点赞和鼓励,同时不拒批评,不怕揭丑,在探讨与交流中取长补短。    

文艺志愿深入人心

  研修期间,为了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全面普及、推介和传播,引领大家拓展更多的传承载体、传播渠道和传习人群,学员们走进海原县关桥中学和史店小学,开展民间文艺进校园培训、文艺演出和公益捐助活动。 

民间文艺培训走进校园

  在关桥中学,结合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文联联合开展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启动仪式,全体刺绣班学员带着传统手工艺走进七个兴趣班,开展刺绣、剪纸、花儿、编织、农民画等专业培训及长城知识的授课,鼓励孩子们动手、动嘴、动脑,促进传统文化在校园里生根发芽。 

  妥燕的花儿演唱、安宇歌的口弦演奏引来师生们阵阵掌声和呐喊声,相声、魔术等一个个文艺节目让大家应接不暇。徐娟梅在活动中说:“根植本地文化土壤,让手艺人走进中小学传授技艺、传播优秀的传统文化,这种文教融合的方法,能够让孩子们充分接触、了解、认识并热爱民间艺术,也为优秀民间文化的传承、文化的复兴积蓄了力量。今后,民间文艺进校园活动会经常性、持续性,扎实有效地开展下去。” 

  传统文创工艺品走进千家万户,民间工艺有了“家”——博物馆、非遗工坊基地,是对民间文艺最好的传播和宣传。在海原县关桥刺绣基地海原非遗中心和非遗孵化中心,学员乔亚茹全面介绍海原县民艺发展情况,学员们在感叹“高手在民间”的同时, 纷纷对民间工艺有可归的现状表示赞同和高兴。 

作品展评有一说一

  在结业前,学员们将自己称心的绣品整齐有序摆放在会议室,随后进入互评互鉴环节。 

  学员的自介与互评交错进行,大家由此全方位认识和了解了宁夏各地区的刺绣工艺。交流中,大家兴趣盎然,“你的这副《猛虎下山》需要多久完成?”“乱绣、平绣怎么结合”“你的丝线颜色搭配很讲究,哪里购买的材质……”每个人带着“十万个为什么”详询作品的原创者,学员们边问边领会,不同种类的技艺沟通毫无障碍。 

     (编辑:王嘉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