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刊发时间:
2018-05-11
作者:
王晓静
2015是宁夏书画院建院25载庆典之年,向社会各界展出了丰富多彩的艺术成果,王雪峰油画作品集即是其中之一。油画是一门源于西方的艺术种类,对普通读者来说,看与不看,看懂与看不懂,并无任何直接影响。在拿到美术家王雪峰的油画作品集之前,对油画,一直有种莫名的敬仰与无法接近的感觉,想欣赏又因为有距离,不知从何处着眼。这本人物画册,可贵之处在于,能让读者读懂并且领悟意蕴,通过人和他们的真实生活阐释与描绘油画的语言再现生活的本质,贴近大众生活,体现了艺术价值。
这本画册由21幅各色人物肖像组成,是真正意义上的油画人物画册。翻开画册, 扑入眼帘的大多是少数民族人物肖像和他们赖以生活的自然环境。画册中人作为艺术表现的主角,人物身后空阔的背景再现他们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情景。画家描绘的这些人物和场景,有令人神往的西藏高原。那些人物形象,看起来像当地的“域拉”(土地神),那里的雪域风光令人神往。画册里还有我们熟悉的回族人物,以及其他特色鲜明的艺术人物形象。在画家的笔下艺术形象不仅仅体现出唯美的欣赏价值,更多地关注人物和他们的生活,人物自身的内心表述揭示了艺术与生活密不可分的关系以及艺术源于生活的真谛。
看到西藏那些普通人物和他们最平常的生活,就可以推断,画家曾在那片神秘的土地上,驻足,留恋忘返,才有了这些人物的缩影。 藏族地域人物生活形象共有六幅作品,《朝圣》《母与子》《盛装》《酥油茶》《憩》《雪原》《祥云》,这六幅画大致对西藏的风土人情作了总摄。朝圣是西藏地域生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人们脸上虔诚,凝重或喜悦的表情,把心中的安详与平和刻画出来了。手中的转经轮,记录着时间和心路历程,这些与外在的一切无关,只与内在的心向有关。西藏那块神秘的土地,就是靠这样一种内在的精神支撑,吸引着人们仰望那片雪域高原上的风光,朝圣该是最奢华的向往之一。十万个叩首长跪的虔敬与身体力行的丈量,足以震撼前去观礼的人们,那里的一株小草都会因了这种尊崇而厚实起来。画家是以怎样感动的心境绘出他们内在精神的坚韧持守?他们用民族服饰包裹的身躯是有信仰的。作为一名内地的画家要画出西藏民族的本土特色,应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母与子》反映西藏普通母亲和孩子的生活,母亲手中的转经轮,让读者看到西藏生活里不可缺少的标志物件,转经轮无论在看见或者看不见的地方,已经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了。其实那里人们的生活相对于大城市来说,还是艰苦的,但他们生活里最基础的物件——转经轮,又说明了他们的生活是丰富和充裕的。信仰在他们的生活里已经化虚为实,成为营养身心的必然组成部分。常常想,为什么五湖四海的人们都向往去西藏,唱着“坐上火车去拉萨”这首歌,莫不是愿为虚空的精神汲取一点充实?信仰使人们生活的安祥而踏实。这几幅画作,人们的面部表情都是安祥而自然的,这可能是画家笔下绘出的人物的共性特点。包括孩子们脸上的表情,也是最自然的,与土地的颜色一样真实。不需要什么点缀和装饰,他们与大地是同一种色调。他们像蓝天的蓝,白云的白、草原的绿,湖水的清一样洁净而透明。画家以厚重的色彩体现人们精神生活的密度,以绚烂的红色映衬纯净的蓝天白云。在这样的穹宇下,人们喝着酥油茶,或小憩,或在雪域高原上行走,或盛装出席各种节日。无论宗教节日,还是普通民众的婚丧嫁娶,人们已经习惯于神圣和虔诚地面对生活中遇到的一切。祥云缭绕的这片云天之下,人们也像这片土地上吉祥的“域拉”一样,他们的背影令人默默驻足仰望,画家为什么会表现背影?因为吉祥是人们目光投注的同一方向,背影是人们内心世界的真实表现。
这本油画册共选入体现宁夏本土民族性、地域性,生活情趣的作品11幅,占了整个画册的绝对比重,可见画家在选择上的重心还突出了家园情怀。以回族人物为题的有《祈》,画中少女眼泛泪光,逼真如同摄影作品的翻版。《圣洁》《少女》《老者》《回族老汉》都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画家表现回族人物和他们的生活情景,通过他们的服饰表现外在的生活习俗和内在的精神追求。使读者对画中的人事物更多了些亲近感,因为他们都很像我们身边的乡邻,那些看起来似曾相识的面孔,让人不由得联想到某个熟悉的乡亲或者邻居。这本画册里的回族人物系列所表现出来的生活的情景,取自我们日常环境的原生状态。白帽子和白盖头所体现的生活意蕴是深厚而浓烈的。
在特色鲜明的地域性和民族性之外,另有两幅主题鲜明的画作是《守望家园》和《沙枣花》。这两幅画昭示一般意义上的家园情怀。沙枣花是西北最普通最常见抗风沙的树种,每年五月开出淡黄色的小花,香味却能随风染遍方圆十里,十里也许有点自诩,但只要有一棵沙枣树,她就能仅凭花香吸引远道而来的客人……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就在这样花香四溢的西北高原上,兀然而立,倔强的小嘴嘟着一股子西北人特有的拧劲,小女孩和沙枣花无有内外之别。小女孩最后长成了西北高原上建设家园的女人们:她们头上农村女人常围的那种方巾,戴着帽子,还有穿迷彩服的;也有的爱美防护的更严实,戴着口罩和手套。她们手拿铁锹,在空旷的山塬上植树造林,在强劲的秋风中,驻足远望,脚下的草色已经枯黄,她们的劳动依然如故。这些女性形象,让读者更生出亲近感,像我们曾经熟悉的邻家妇女,身边的亲戚,那些一辈子在土地上耕耘的姐姐妹妹,她们在画册中的形象,又像在照片里的身影。 画家对人物的逼真描绘,让人无端地心生敬畏,想想摄影器材未问世之前,那些在画页上得以永恒的人物……瞬间穿越了虚实之间的隔阂,原来艺术不在远方,只在心与心的对照中。
不知道另一幅主题鲜明的作品《三重奏》是怎样创作的过程,但看三位艺术家如痴如醉的投入状态,感觉到画中弥漫着流畅的音乐余韵让人回味,也可以从中照出画家其它爱好的影子。
特色人物系列作品《孕育》《平衡》《淑女》《人体》《思绪》《收藏家》都神形兼备,各俱特色,耐人细品,无法言说。突然领悟到西方的绘画中的油彩在调和中丰富,在笔触中流动,这些油画又在丰富里溶进了中和之美,算是合壁中西之长。一个现实的世界,一个向往中的世界,描绘既普通又平凡的生活中不同的人物和场景,令一个对艺术充满神秘向往的人,窥破了自身的审美局限。
从艺术角度记录历史,把人画成人的形象,却让读者看到人之具有神的涵容。中国古代画家董其昌说:论形象之优美,画不如生活;论笔墨之精妙,生活绝不如画。用以总评这本人物画册,犹显不足。想想看那些西藏人物肖像酷似“域拉”的感觉,以为彤云彩雾呈嘉瑞才是最贴近的概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