绳镖:软兵之王,变化无穷

来源:

《宁夏文艺家》

   

刊发时间:

2023-06-28

   

作者:

刘旭卓 图:受访人提供

  绳镖,是一种将金属镖头系于长绳一端制成的软兵械之一,平时系在腰间,用时快速取出,发镖后直奔对手面门,能一招制敌。自治区级绳镖技艺非遗传承人——今年70岁的王昇贤表演起绳镖来,收放自如,闪转腾挪间,虎虎生风,让人大开眼界。 

王昇贤在教孩子们绳镖技艺

  能屈能伸收放自如 

  绳镖也叫作软枪,被誉为软兵器之王,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屈能伸,收放自如。”413日,在石嘴山市惠农区的一处空地上,王昇贤话音刚落,就舞起了绳镖,随着他娴熟的表演,镖头划破空气,发出噗噗的声音,绳子时而笔直如枪,时而又柔软缠于腰间,搭在肩头。镖头快如闪电,指哪打哪,飞入树干,刺向空中,呼呼生风,招式变幻莫测,动人心魄。 

  表演完毕,王昇贤笑着介绍起绳镖来。他说,史料记载,绳镖由来已久,大约在脱手镖之前,脱胎于棉绳套索。《闽小记》记载:武艺十八,终以白打(即赤手空拳的搏斗)。白打之后,就是棉绳套索了。这种套索长九尺,两端有圆球为坠。翻腾飞舞,借用它的缠绕之力而制敌。后来有人仿照它制成了绳镖,列入杂技,是防身的暗器。发明者是何人,发明于何时都无从考究,应当在宋代以前,李唐之世。主要的招式有:投石问路、玉女穿梭、风摆荷叶、回马枪、鳄鱼翻身、金索缠脖、狸猫上树、霸王脱靴等几十个招式。 

  一套表演下来,70岁的王昇贤大气不喘,精神抖擞,他笑着说,如今的状态,都得益于武术,得益于儿时扎实的基本功,也得益于这些年来的不断坚持。看得出来,他痴迷武学,受益良多。 

  感恩那些吃苦的岁月 

  王昇贤祖籍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出生于武术世家,七八岁开始习武,练习基本功。太苦了,那时候家里生活条件不好,连穿的鞋都没有。他笑着说,练武的时候,生怕费鞋,就光着脚练。习武之人讲究夏练三伏、冬练三九,就是要磨炼人的意志力,幼小的王昇贤也是如此,在长辈的严格要求下,他坚持了下来。 

  那时候家人给他念叨最多的话,就是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于是,无论三伏天还是三九天,他对于武术基本功的练习从未间断。我印象比较深的是扎马步,还有劈叉。他说,扎马步起步就是半个小时,无论天冷天热,需一动不动,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很苦的事。还有劈叉,因为想要练好武术,首先得把身体练柔软,这可苦了王昇贤了,他现在还记得自己叉开双腿,父亲用膝盖顶住他的大腿往下压的感觉。 

  五六年的基本功练扎实后,上了初中的王昇贤,正式练习绳镖。那时候练习时,用的也是金属镖头,一个不小心,身上就伤了。他说,和现在练习用的沙包不同,那时候是真家伙,现在他的头上和腿上还有许许多多的疤痕,都是那时留下的。 

  回忆起儿时经历,王昇贤连连感叹太苦了,但如今回头再看,他很感恩那些吃苦的岁月。 

王昇贤在教孩子们绳镖技艺

  传承优秀文化遗产 

  习武三年,高中时,王昇贤已经能在社火队前面做引狮人了,随着绳镖的呼呼声,威武霸气的狮子舞动在广场上引来阵阵欢呼。 

  绳镖的最大特点是能屈能伸,收放自如,变幻莫测,它时而笔直如枪,时而回到绳子那柔软的状态,看得人眼花缭乱。王昇贤说,绳镖的这种特点,很契合传统民俗中的舞狮,霸气威武的雄狮,跟着绳镖舞动,是一幅美轮美奂的场景,很多观众都看得热血沸腾。 

  1986年,王昇贤带着他的绳镖技艺来到宁夏,在石嘴山师范学校做了一名体育教师,直到退休。这些年来,他一直在宣传和传承绳镖技艺,几十年下来,桃李满天下。如今我的学生遍布全国,南方省份也有,北方也有,甘肃和宁夏就更不用说了。他说,武术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代表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不断积累和丰富起来的宝贵的文化遗产,作为习武之人,有责任和义务去传承,让它发扬光大。 

  有些人对武术产生过误解,觉得有暴力成分等等,其实这是一种偏见。王昇贤说,习武之人,要有尚武精神,它本质上是指绝不忍受压迫的精神,一种敢于反抗不公的精神,是一种积极进取的民族精神。而且习武也是习性,你的性格和人格,会随着武术境界的提升而不断升华,这是武术特有的魅力。 

链接:  

  绳镖,是一种将金属镖头系于长绳一端制成的软兵械之一,也用作暗器。现代武术运动中使用的镖头长十二至十六厘米,绳索为演练者身高的两倍或两臂侧平举长度的两倍,并在响环绑上小方彩绸作为装饰。既可掷抛远击,又可缩短近击,具有携带方便,收缚隐蔽,打击突然,猝不及防等特点。演练时运用身体的各部位做缠绕收放的各种动作,使镖由圆周运动瞬变为直线运动时应手而出。运动方法以缠、绕、抡、击、抛、扫、摆、收、放、背、担为主。 

(编辑:王嘉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