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建方:塞上书坛拓荒人

来源:

《宁夏文艺家》

   

刊发时间:

2022-02-28

   

作者:

李振文

  名家档案:柴建方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协第二届理事,西泠印社社员、宁夏书协名誉主席,宁夏文史研究馆馆员,宁夏书画艺术发展促进会名誉会长,宁夏书画专修学院名誉院长,中国文联百杰书法家,宁夏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书法擅行、草、篆、隶诸体,清新豪放洒脱自然;篆刻苍劲古茂,雄秀奇崛。出版《柴建方书法集》《柴建方书法篆刻摄影作品选》《中国篆刻百家·柴建方卷》等。 

柴建方

  202110月,重阳佳节。河南郸城县柴堂村的文化广场上,一件对当地来说蔚为盛大的文化活动隆重举行。一座总长48米的书法篆刻碑廊,历经一年多的建设,此刻落成。 

  碑廊丹楹青瓦、曲径亭台,一件件镌刻于石上的作品,与一千公里之外的宁夏有关。当地诗人写道:寒柏墨海千秋韵,摄刻文坛万古香。宁豫人生情路远,质朴劲笔写沧桑。 

  柴建方,字寒柏。生于豫,长于宁。今年78岁的他,是宁夏书法家协会的重要创始人,现任宁夏书协名誉主席。郸城是他的故里,这座碑廊,即是故乡人为他所建。 

  时光上溯至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正是宁夏书法事业最初起步之时。柴建方首倡宁夏书法篆刻展览,参与发起成立银川地区书法篆刻小组,在西北地区率先创建宁夏书协……一项项开拓之举的同时,也以跨涉书法、篆刻、摄影三个领域的方式,书写着他别复无二的艺术之路。 

重要的启蒙一刻

  1944年,我出生于河南省郸城县柴堂村我与书法最初的结缘,是10岁那年。 

  快过年了,不识字的父亲买了几张红纸拿给我,说,你给家里写几副对联贴上吧。我傻眼了,说老师没有教。父亲很失望,说,你都上三年级了,怎么连个对联都写不了?我只好带着红纸,向小学的老师求教。老师为我写好了对联,并跟我说了一些关于对联的讲究……老师不知道,他简单的一席话,却让我备感新鲜。一颗将来会长成大树的种子,开始在我的心里扎根。 

  这是我人生一次重要的启蒙。从此,我开始对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在一个小本子上,悄悄抄写和积累着各种联语,练大字也更加认真了。第二年春节,我不仅给家里写好了春联,连左邻右舍都登门求字 

人生转折,移居塞上

  1957年,我小学毕业。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我报考了一所农校,入学通知拿到手中,却因家贫不得不放弃。 

  命运的一次大转折,发生在1958年。那时,远在千里之外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即将成立,国家号召各地支援大西北,向宁夏移民。消息传到了我们柴堂村,村里征求乡亲们的意见,登记愿意前往的人家。 

  那时家里的生活真是苦啊,连吃饭都成问题。我听来宣传的人说,宁夏是塞上江南,是鱼米之乡,于是就去县里的图书馆翻书查找,确实是啊,书里就是这样说的。当时我父  

  亲在外地出工,我就自作主张带头报了名。母亲知道了,一下就蒙了,说你胆子怎么这么大,等你父亲回来看你怎么交代!父亲回来了,我耐心跟他解释,讲宁夏的情况,讲鱼米之乡、讲天下黄河富宁夏。父亲听我说得翔实,就同意了。  

  这一年春节刚过,正月十八,我和家人以及本地十多户乡亲,由县上集中送至商丘,搭上开往大西北的火车。别人离家是心中惆怅,我却激情满怀。从开封到洛阳,从洛阳到西安、天水、宝鸡、兰州……我第一次看到长长伸展的陇海铁路、雄浑浩大的黄河,粗犷辽阔的大西北……漫长路途中新鲜的景物,让我内心激荡,祖国的壮美山河,让我大开眼界! 

书法、篆刻、摄影,乐而不疲

  来到宁夏后,我们一家人被安排在宁朔县(今青铜峡市)居住,不仅生活得到改善,不久后,我还恢复了中断的学业。  

  一起从千里之外的故土带来的,还有我对书法的热爱。1958年来宁夏时,我只给自己带了三样东西,字帖、砚台和毛笔。不管是在生产队放牛牧马,还是学子生涯;不管是节假日,还是酷暑寒冬,书法练习都是我每日必做的功课……  

  我的书法特长,很快在校园里出了名。后来,我又喜欢上了篆刻,被那方寸之地、气象万千的魅力吸引。没有印材,萝卜、土豆我都用过,后来考上大学后,还去贺兰山上捡过贺兰石,背着沉重的石头下山,想尽办法锯成章料,刻了磨、磨了刻,手上经常是伤痕累累,但却乐而不疲……  

  我是 1964 年考入宁夏大学中文系的。大学期间,为了寻找书法篆刻资料,我经常翻阅各种报刊资料,得以看到许多精彩的摄影作品,由此,我的艺术爱好里又多了另一个成员——摄影。  

  相机当然是没有,相关书籍也很难看到。后来去外地时,好不容易买到一两本书,还有那种一毛钱一张的测光表,我就对着这些仅有的资料,一遍遍地看、琢磨,光圈、快门、顺光、逆光、曝光值……记得纯熟。直到1968年大学毕业,我被分配到永宁县广播站当记者、编辑后,才真正捧上相机,得以在镜头中抒写自己的情怀。 

1980年在沈阳参加全国第一届书法篆刻展。柴建方(左一)、刘正谦(左二)、秦咢生(右二)、胡公石(右一)。

开宁夏书法展览之先河

  1972年春,我由永宁县广播站被借调至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下设的美术摄影展览办公室,负责摄影方面的组织和创作。也正是在这一时期,一桩桩宁夏书法史上划时代的大事,即将拉开帷幕。这些事,几乎每一次,我都身在其中。  

  1972年,国务院文化领导小组向全国征集书法作品,以庆祝这一年中日恢复邦交。自治区美影办将这一任务交给了我负责。但是,当时宁夏书法事业的家底,可谓薄弱之极。  

  举个最直观的例子,当时在银川的百货商店里,连一张宣纸都买不到。我拿着红头文件,在银川四处打听找寻能搞创作的书法家,一次次登门拜访,发动大家参与,像胡公石、罗雪樵、刘正谦、尹旭、胡介文等等。之后,当托人去北京荣宝斋买的纸张笔墨送到,我再拿上挨个登门给大家送去……  

  第二年,拟定工作计划时,我提出建议,为培养书法人才,将全区美术摄影展,改为美术摄影书法展。最终,经过一番异常艰难的据理力争,建议得以批准。19735月,宁夏举办了有史以来的第一次书法篆刻展览,可谓开宁夏书法展览之先河。  

宁夏书法界的光辉一举

  1976年,我由美术摄影展览办公室,调至宁夏新闻图片社任摄影记者,后任宁夏画报社记者组长。这一时期,虽然摄影成了主业,但对于书法篆刻的学习和钻研,我一刻也没有停息。1978年,我参与发起成立了银川地区书法篆刻小组,任副组长。第二年,书法小组又升格为银川书法学会,我担任秘书长。  

  1980年,全国第一届书法篆刻展在沈阳开幕,包括我在内宁夏共有11人的书法篆刻作品入展。我去沈阳参加书展活动回来后,看到宁夏文联系统正在恢复建制,其他各个协会都有,却唯独没有书法协会。于是,我又心急如焚地联系胡公石等书法家,一起为此竭力争取、奔走。  

  这一年5月,宁夏书法家协会终于宣告成立。这是西北地区的首例,也是全国最早成立的省级书协之一。曾任中书协副主席的吴善璋在为我去年所出新书作的序言中写道:“1980年夏,宁夏书协成立……在此过程中,建方发挥了他的能力和影响,奔走呼号,和前辈老书法家们共同努力,促成了宁夏当代书法最光辉的一举。 

为艺术的发展交流奔走

  1986年,于我而言,又经历了一次戏剧性的人生转折。这一年,从事摄影工作的我被收入了《中国摄影家辞典》;但也是这一年,我被任命为新成立的宁夏书画院副院长兼书法篆刻创研室主任。从此,摄影由专业变成了业余,书法和篆刻由业余变成了专业。  

  1987年,我担任宁夏书协副主席;1988年,我发起成立贺兰印社,担任首任社长……1986 年之后,我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艺术创作与活动中,直到现在。  

  宁夏书坛德高望重的前辈胡公石先生,曾在为拙著写的序里说过一些话,我至今印象深刻,他说:我认识建方于70年代初期。当时,神州艺苑百花凋零,他能首倡宁夏书法篆刻展览、率先创建宁夏书协,实在难能可贵……他为弘扬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繁荣宁夏书法篆刻事业奔走呼号,矢志不移,是有汗马功劳的。吴善璋也曾评价:不管是书法篆刻还是摄影,凡艺术都要讲交流,讲开眼界。建方在宁夏的书法家中是做得最早的、最多的。 

  这些话是对我多年来艺术工作的一种肯定,也是对我人生莫大的鞭策。艺术的发展,离不开互相交流和活动的助推,回顾当年这些经历,我这个人,不仅痴迷于对艺术的创作和钻研,而且的确是愿为艺术事业的发展奔走呼号的,我觉得这是自己的一份责任和应有的担当。  

柴建方书法作品

三艺于一身

  关于我的艺术创作,有一点大家可能会觉得有些特别,那就是在书法、篆刻以及摄影这三个领域,我都有所钻研。我是中书协第二届理事、宁夏首位西泠印社社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三个领域都获得了一定的认可。  

  曾任银川市书协主席的田冰先生,在我新书的序言中勉励我:建方集三艺于一身,皆可称家……如此三合一艺术家,在宁别复无二。宁夏著名诗人肖川也曾写诗赠我:寒苦若非天道偿,毫端岂可泻汪洋?独舒指腕承钟鼎,更蕴精髓续汉唐。三界并驱书篆影,一炉冶化劲柔苍。刀横笔纵君独建,不使英才愧朔方。 

  我的人生是和书法、篆刻和摄影有着不解之缘的,它们都是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在这三种不同领域的耕耘,对我的创作来说,又是可以相互影响和融会贯通的,并在一定程度上成就了我的创作风格。  

  关于我的创作风格,我自己不作评述,只引用两位艺术评论家的话权且说明一下吧。书法家、美学家尹旭在一篇文章里说:建方同志书法艺术的那种长河大漠、骤雨旋风、金戈铁马的阳刚之气,那苍劲的用笔,雄肆的结体,茂密的布局,恍有置身林莽大漠之感。学者高嵩提到我的创作时说:每幅字,每方印,或径寸巨幛,或篆隶草行,都是传统与创新、形质与气韵的协奏曲,都有性灵火花的迸发……”  

  我认为,艺术的风格,是由创作者的性格和经历决定的。对我艺术创作影响最大的,其实是我这一路经历的事,走过的山河。我当过摄影记者,走遍了宁夏的山川,祖国的山河。我站在黄河边,站在长江边,站在贺兰山上、六盘山顶,站在泰山、黄山、峨嵋之巅……每次提笔时,这些经历和景象总会在心中浮现,胸中胸中奔涌着一股浩荡之气:江河湖海,在眼前滔滔东去;高山之巅,脚下云海翻腾……我创作时酝酿的情绪,是与众不同的;没当过摄影记者,没有这些经历,是很难做到的。  

夕阳非晚,为霞满天

  前年,我在著写新书时,梳理自己的艺术简表,发现自己在退休之后,工作和创作成果,一点也没有减退,甚至有时觉得还要比以前更忙碌和充实。  

  对于宁夏的书法事业,每年自治区、银川市的书法展览,宁夏文史馆的书法展览等等,退休后的我也是一直尽心尽力,投入其中。时至今日,我还在宁夏书画专修学院带课,37年,风雨无阻。我这个人,吃饭都是快快地吃完,可能连什么味道都不知道;但在学习和艺术上,我从来没有偷过懒、荒疏过。每天准时五点起床,至今如此。  

  我的老师胡公石先生曾写过一段话:建方生于中州,长于宁夏。由一农家孩子成长为艺术家,所恃者何?只能是学习的勤奋和磨炼的艰苦。我觉得他是了解我的。  

  202012月,历经八个多月的精心编选与创作,我最新的著作《柴建方书法篆刻摄影集》出版面世。厚厚的、沉甸甸的《书法卷》《篆刻卷》和《摄影卷》三卷本,是对我艺术人生的又一次总结。我在书的后记里写道:我想回报养育我的这片塞上热土,这些作品,都是这片神奇的土地所赋予。一笔一画,一帧一方,都浸透着宁夏父老乡亲的关怀和爱护。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在党的教育和培养下成长起来的艺术工作者,这是我向党的百年华诞献上的一份厚礼,以丰硕的成果受到社会各界和广大书友的一致赞扬和好评。  

  2021 10 月,国庆节后,柴建方书法篆刻碑廊在我的故乡建成开放。村建碑廊,不同凡响;拓片展览,影响深远。也是我向党的百年华诞又一次献上的厚礼。莫道夕阳晚,为霞尚满天。今后的艺术之路上,我仍会探索不止,一往无前。 

    

  个人小传: 1944年,生于河南郸城;1958年,与家人由河南移居宁夏生活;1968年,宁夏大学中文系毕业,分配至永宁县广播站任记者;1972年,借调至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宁夏美术摄影展览办公室;1973年,首倡并负责主办宁夏书法篆刻展览1976年,调至《宁夏画报》摄影记者;1978年,发起成立银川地区书法篆刻小组,任副组长;1980年,宁夏书法家协会成立,任副秘书长;1981年,中国书法家协会成立,成为首批会员;1985年,当选中国书协第二届理事;1986年,调任宁夏书画院任副院长兼书法篆刻创研室主任;1988年,发起成立贺兰印社,担任首任社长;1990年,加入中国摄影家协会;1994年,加入西泠印社;2004年,退休;获聘宁夏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2012年,受聘宁夏文化厅艺术专家委员会委员。

(编辑:王嘉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