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得主动 赢得优势 赢得未来——聚焦宁夏代表团热议话题系列报道之二

来源:

宁夏日报客户端

   

刊发时间:

2022-10-23

   

作者:

宁夏日报记者 周一青

引言

  这是贺兰山脚下的千帆竞发。 

  从世界葡萄酒之都、中国新硅都到智能终端材料和半导体材料生产基地、新型电池生产基地等等,银川阔步向前。 

  这是黄河岸边的绿意盎然。 

  从人工湿地的芦苇摇曳到城市公园的星罗棋布,绿色已经成为吴忠的鲜明底色。 

  这是红色六盘的浓厚底蕴。 

  从延续千年的贫困到步入小康的传奇,这是固原的山河巨变、展露新颜。 

  从北边的石嘴山到中西部的中卫,放眼今日宁夏,发展动力强劲,发展活力迸发,人民群众生活越来越好、生活越来越幸福。 

  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新发展理念的春风吹遍宁夏大地,鼓动着高质量发展之帆。 

  新时代十年,宁夏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发展不足是宁夏最大的实际”的丰富内涵,用“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辩证思维,激励全区上下敢于胜利、争先进位、跨越发展,努力把欠发达的“欠”字甩掉,谱写出宁夏大抓发展、抓大发展、抓高质量发展的壮丽篇章。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宁夏如何坚持不懈推动高质量发展?10月17日,记者采访了2位党的二十大代表,探讨如何在抓高质量发展中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讲述 

 

宁夏稻渔空间乡村生态观光园总经理 

赵建文 

从“有没有”到“好不好”再到“优不优” 

  稻谷摇曳、田里有鱼、路边有鸭。 

  “稻渔空间”这四个字,完美诠释了现代农业的高质量发展。 

  在新型农民眼中,土地不再是汗珠子摔八瓣、收成全靠天帮忙的土地,而是一个多维度的空间。这个空间,包括这沟垄里的水,包括稻谷的颜色,包括蓝天白云,包括科技手段。 

  我们园区,以田作画,变农业为旅游;鱼、鸭、蟹共生,“美美与共”。这就是我们的立体种养、一田多用:自然生态和农业、渔业、休闲旅游以及产品加工、销售、社会化服务等结合在一起,实现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宁夏乡村振兴“融”出了一片新天地。 

  我是农民,土生土长。 

  10多年前,土地并不能给我们带来好收益。我和其他伙伴一样,想着怎样才能远离土地、远离农村。但是,不论干什么,我的根都在土地上、情在土地上。最后,还是靠着水稻加工销售,养活着一家人。 

  党的十八大召开时,我从党的好政策中发现了机遇:发展现代农业,种植有机大米。当时还不知道什么是高质量发展,就知道要扩大规模。当年,我成立了合作社,流转了村上的土地,开始了新的尝试。 

  为了改良盐碱地,我下大功夫,把每家每户的小块田平整为平坦的大块田,在稻田四周挖沟渠,排水减轻土地盐碱现象,同时便于机械化耕作。请来农技专家,学会在排水沟养鱼和螃蟹,真的成了村里“吃螃蟹的第一人”。 

  这是一个从“有没有”到“好不好”的过程。在大家艰苦奋斗下,园区越办越好。没想到,一个惊喜的时刻就这样来了。 

  2020年6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宁夏稻渔空间乡村生态观光园视察。总书记强调,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和文化旅游业,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把保障农民利益放在第一位。 

  我特别激动、特别感恩,也对自己选择的这条路,拥有了更大的信心和决心。 

  要干就干好,决不辜负总书记的嘱托。 

  2020年,我在400亩稻田中使用了稻渔业循环种养业新技术。2021年,我们将该循环系统的使用范围扩展到了2600亩稻田,实现进一步节能增效。 

  稻田既种稻又养鱼、养蟹,鱼蟹反过来给稻田施肥;农民土地流转,加上务工和入股,既是工人又是股东;游客既可以观光游览,又可以品尝美食、购买农产品。 

  现在,稻渔空间已成为一条完整的生态链和一条不断延伸的产业链。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让我看到了新的机遇。 

  我要继续做农业现代化道路上的追梦人。让“好不好”转为“优不优”。 

  如果有一天,总书记再来稻渔空间,我要自豪地汇报:我们这里,就是农业现代化的样板和标杆。 

党代表谈高质量发展 

 
  记者:近年来,吴忠市经济发展异军突起,产业结构调整显著,尤其是“早茶文化”已成为一张亮丽名片。请问吴忠市今后还将拿出什么样的举措,进一步实现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代表、吴忠市委书记
徐耀
  吴忠高质量发展,基础在产业培育、潜力在产业开发、根本在产业壮大。

  近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下,吴忠以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为统揽,坚定不移提升产业层次、优化产业结构、实现转型升级,以产业高质量带动发展高质量。装备制造、绿色食品、新型材料等5个产业板块产值突破百亿元,新能源全产业链加快形成,滩羊、酿酒葡萄等规模品质稳步提升,奶产业综合产值达260亿元,“游在宁夏·吃在吴忠”和“早茶文化”金字招牌更加响亮。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明确主攻方向,集中优势资源,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融入新发展格局。一是在产业转型上求突破,不断提升发展含“金”量。从吴忠实际出发,依托风光油气等资源,建设宁夏新能源保障基地,培育壮大煤化工、油气化工等领域龙头企业,品牌化发展滩羊、葡萄酒、全域旅游等特色产业,加快构建布局结构优、规模体量大、延伸配套好的现代产业体系。二是在创新驱动上求突破,不断提升发展含“新”量。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抓住东西部科技合作机遇,实施好创新力量厚植、创新主体培育、创新协同联动、创新生态涵养“四大工程”,引进培育一批人才和团队,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培育新增一批“专精特新”企业,不断轰出高质量发展推背感。三是在绿色发展上求突破,不断提升发展含“绿”量。以建设绿色发展先行市为目标,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抓好黄河吴忠段、罗山、牛首山等生态修复工程,加快生态移民迁出区生态修复,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扛牢维护西北乃至全国生态安全的政治责任。 

  记者:过去十年中,正是因为一鼓作气打赢了脱贫攻坚战,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宁夏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您认为脱贫后的群众,如何在乡村振兴中实现新的突破? 

党的二十大代表贺兰县委书记 

丁炜 

  推动宁夏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是重要一环。 

  习近平总书记到位于贺兰县的宁夏稻渔空间乡村生态观光园视察后,我们农业特色产业和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更快,确保了乡亲们持续获益。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十年来,我们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其中之一,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作为宁夏3个贫困县脱贫攻坚的亲历者、见证者、实践者,我既感到无比自豪,又深知这些成就确实来之不易。脱贫后的乡亲们激动地说,共产党好、黄河水甜。新时代十年来,宁夏牢记领袖嘱托,层层签订责任书、立下军令状,对标“两不愁三保障”,精准施策,打好“组合拳”,80.3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100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9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彻底摘掉了绝对贫困的帽子,成功翻越了脱贫路上“六盘山”,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接下来,我们的任务就是按照报告制定的“路线图”和“任务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为我区加快建设乡村全面振兴样板区作出新的贡献。 

  我们将在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上下功夫,坚持“四个不摘”,坚决守好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在实施产业振兴战略上下功夫,围绕“六特”产业,进一步做大葡萄酒、枸杞、牛奶、冷凉蔬菜、肉牛和滩羊产业,积极探索“党支部+产业+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乡亲们持续获益;在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上下功夫,实施“六大提升行动”,完善基础设施、补齐公共服务短板,大力改善人居环境;在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上下功夫,实施“抓乡促村、整乡推进、整县提升”示范县乡创建和“两个带头人”工程,全面加强乡村干部能力素质和作风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编辑:李梦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