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来原开展第二届两地四区文化艺术交流活动

来源:

宁夏文艺网

   

刊发时间:

2024-08-21

   

作者:

固原市原州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闽水含情,艺韵悠长书锦绣;宁山蕴秀,文波共济赋新诗。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和来宁视察重要讲话精神,共续东西部合作27年来的深厚情谊,加强两地的深度交流。在自治区文联的大力支持下,8月6日至10日,福建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省作协副主席林秀美率福建文化艺术交流代表团一行42人,跨越山海赴原开展第二届两地四区文化艺术交流活动。按照原州区委的工作安排和指示要求,区文联精心准备周密部署,全方位全过程做好交流工作,隆重举办了“共续闽宁文艺情·谱写协作新篇章”——第二届原州·福州“两地四区”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现已圆满结束,特此专报。
  一、基本情况
  活动期间,“两地四区”文化艺术工作者齐聚原州,参观“山海情深意更长”文化艺术作品展,了解八闽悠久灿烂的民间艺术、船政文化和锦绣原州深厚的文化底蕴;沿着习总书记的足迹领略现代化绿色科技产业发展下的冷凉蔬菜,观看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的“山海情深共筑梦 籽籽同心绣原州”文艺晚会和彭堡镇河东村农民满天星艺术团队文艺演出,在舞台上增进交流,在音乐中缔结友谊;举办第二届“山海相依·艺笔生辉”书画笔会交流活动,分享创作理念,激发创作灵感;组织原州区文艺工作者聆听福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吴昌钢“山海相约·闽上课堂”主题书画讲座,提升我区文艺工作者艺术修养和文艺鉴赏能力;开展“山海相约·锦绣原州”文艺采风活动,从石窟艺术传承千年的须弥山到记载着波澜壮阔红色记忆的六盘山,从千年洗礼西陲雄风今犹在的战国秦长城博物馆到追寻土地记忆的西北农耕博物馆,从东岳山脚下的大原古建筑技艺传承基地到拥有丰富非遗文化的乔洼村沈家河民俗文化园,从呈现深厚文化源流的固原博物馆到远离尘嚣的村寨小院,全面展示原州人文之美。特别是此次“山海情深意更长”艺术作品展得到了福建省文联、作协及船政文化管委会的大力支持,展出的103件冰心作品刻字、54盏德化陶瓷建盏及船政文化史首次在宁夏展出,使艺术交流活动提档升级。我区400余件书画、刺绣、剪纸等艺术作品,生动展示了原州文艺事业百花齐放、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此外,福建省文联,福州市鼓楼、马尾、长乐三区向我区赠送了艺术作品13幅。4天时间里,两地艺术家们一路交流、一路思考,或交流经验,或炫一段才艺,更多的是相互融合,互学互鉴,碰撞出了绚烂的艺术火花。
  二、主要特点
  (一)活动内容丰富。本次活动紧扣“共续闽宁文艺情·谱写协作新篇章”的核心主题,精心策划,深入挖掘两地文化的共同点与差异性,精选代表两地文化精髓的艺术作品进行展出,让群众深刻感受两地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深厚底蕴,从而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本土文化的自豪感,为文化艺术的繁荣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通过舞蹈、音乐、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系统而全面地展现了闽宁两地文化的独特风貌与深厚积淀,生动演绎了闽宁在产业协作、教育帮扶、医疗支援、消费扶贫、文化帮扶等领域扶贫协作的感人故事,加深了闽宁两地之间的文化联系与情感纽带,也为未来的区域协作提供了更加坚实的文化基础与思想支撑。
  (二)地域特色鲜明。固原市博物馆广场,来自闽宁两地的文艺工作者们深情演绎:鼓楼、马尾、长乐的歌手唐恒、陈红等带来歌曲《有一个地方叫福建》和闽剧《母亲》,展示了福建的文化特色和地域特点;固原歌手马衍、杨雪《幸福花儿漫六盘》及何俊红《锦绣原州好地方》,唱出了宁夏“六盘山花儿”的独有风韵和清明舒爽的原州山河锦绣画卷,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喝彩,气氛活跃热烈;创作的小品《山海相约》、诗朗诵《山海情歌》诉说了闽宁两地跨越山海守望相助、共谋发展结出累累硕果的深深情缘。乔洼村沈家河民俗文化园里展示了富有西北特色的原州农民版画,来自当地48位农民艺术家用细腻、丰满、多彩的186幅版画作品呈现了接地气有温度的新时代农村生活,艺术团的代表们大为震撼,看得兴趣盎然。两地文艺家就原州、马尾版画从创作技法、作品构思、色彩运用上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福建省文联副主席林秀美现场诚邀农民艺术家赴福建办展,海峡民间艺术馆表示将为原州农民版画免费提供展示场地和售卖服务,进行推广宣传。采风活动让福建艺术家们有机会走进田间地头、古镇老街、民俗村落等,与本地民众深入交流,体验原州的风土人情和地域文化。
  (三)各界反响热烈。本次活动为福建和原州两地各民族在文化上相互交流、相互借鉴搭建起了一座文化沟通的桥梁,为促进民族团结、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提供了重要滋养,全面书写“闽宁模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新举措。光明日报、学习强国、中国新闻网、中国文艺网、福建日报、宁夏日报等20多家主流媒体对本次活动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深度报道,浏览量达200多万,产生了热烈的反响与深远的影响,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赞誉,在提升原州的文化软实力与影响力的同时,为乡村振兴与文化自信注入了新活力。福建文化艺术交流代表团成员纷纷表示,希望这样的交流活动能够持续举办,为推动闽宁文化合作交流再上新台阶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力,也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新原州汇聚磅礴力量。
  三、活动成效
  (一)实现了文化传承创新的深度契合。本次交流活动中,两地四区深入挖掘各自的传统文化资源,通过相互学习、借鉴融合,实现了文化传承创新的深度契合。大原古建、砖雕、制陶传统技艺的展示和沈家河泥塑、皮影、版画等民俗文化的互动,让古老的文化在现代社会焕发出新的生机。福建的闽南文化、海洋文化与宁夏的塞上风情、战国秦长城、农耕和红色文化等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催生出一系列具有创新性和独特魅力的文化产品和艺术形式,既保留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又赋予了其现代的表达方式,不仅丰富了两地四区的文化内涵,也为闽宁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
  (二)呈现出艺术灵感交流的活跃态势。活动期间,各类艺术交流活动精彩纷呈,两地四区的艺术家们通过作品联展、专题讲座、现场创作等形式,分享创作理念和技巧,激发了彼此的创作灵感。不同地域的艺术风格相互碰撞,迸发出绚丽的火花。从非遗到民俗,从书画到音乐,从舞蹈到戏剧,多元的艺术形式在交流中得到了新的诠释和发展。这种活跃的交流态势为艺术家们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也为两地四区的艺术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三)构建起经济文化协同的良好格局。本次活动在采风创作、人才培养、展览展演、文艺宣传等方面与福建进行深度对接,联合打造协作交流文艺品牌,生动展现了原州区文化底蕴的深厚和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精气神,更好地展示了生态良好、山清水秀的锦绣原州,原州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得到了极大提升。独特的文化魅力成为区域的新名片,促进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同时也为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提供了更优越的条件,形成了经济与文化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良性循环。
  (四)深化创新闽宁模式开辟协作发展新路径。福建省文联及三区42名文艺工作者代表走进原州,实地采风、交流艺术,开启了一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艺术实践,促成了一次两地四区文联一家亲的“文化联姻”,进一步打造两地“闽宁文化协作”新品牌,真正把繁荣发展两地文艺事业打造成东西部协作的“山水文艺样本”,携手谱写出了“闽宁故事”的新篇章。
  尽管此次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不足之处:一是活动时间不够充裕,受限于六盘山机场航班安排,原本5天的行程被压缩为4天,未能全方位展现原州区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全貌,交流时间的缩短,让两地艺术家们在艺术探讨上意犹未尽。二是活动宣传在策略上、系统性和整体性规划上需进一步加强,应形成一套从活动预热、实时跟踪到后续总结回顾的完整宣传体系,从而给群众留下深刻而连贯的印象。三是农文旅融合方面要进一步探索创新。活动中对原州绿色产业、文旅方面做了实地考察观摩和宣传推介,代表们对冷凉蔬菜和优质的牛羊肉等原州标识的农特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一致夸赞。但推介的力度不强,深度不够,广度有限,有明显原州元素和特色的文旅产品种类不多,同时各部门之间的衔接协作不够紧密,未能达到最佳效果。如代表团离原之前想购买当地特产和代表性的文创产品,我区没有标识性强、一应俱全、内容丰富的特色特产店推荐,呈现零散碎片化模式。针对以上不足提出建议,一是强化两地四区文化艺术交流长效机制,通过文化艺术桥梁持续深化闽宁协作新成果;二是扩大交流规模,强化宣传力度,以文化魅力彰显旅游价值,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自治区文联安排部署,围绕原州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锚定“避暑胜地、锦绣原州”形象定位,把“两地四区文化艺术交流”作为有形有感有效推进闽宁协作第二十七次联席会议精神的创新探索和务实举措,积极争取闽宁社会帮扶资金,及早筹备第三届两地四区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在福建举办原州农民版画作品展,推进“两地四区”艺术交流、旅游宣介等向纵深发展,进一步传播原州好声音、讲好原州新故事,全力打造“闽宁协作”的文艺新典范、新样板。
    
   
(编辑:贾雨晴)